1. 把握题干所给语义信息,抓住关键词、句,提高语义题的得分率。
题干中所提供的语义信息有时很明显,有时只能通过分析才能找到,考生务必仔细推敲。如:
(1) -Which of these two ties will you take?-I'll take ______, to give me a change sometimes.
A. either B. neither C. all D. both
注意题中所给信息:“two”和”give me a change sometimes” 答案为D.
(2) -Tom, 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 I ___,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
A. had to B. didn’t C. was going to D. wouldn’t
was/were going to表示“本来打算做某事”。 根据所提供的情景“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可判断出本来打算去参加聚会, 但想起来有作业要做, 故选C. have to 为‘“不得不”;wouldn’t为“不愿意”
(一)单项填空的命题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反映在高考试卷中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条件中分辨和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特定语境下灵活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能力;注重英语交际场景,灵活运用英语中某些固定搭配的能力。
从测试内容的重要性来看,以更加能力化的形式去测试语法和词汇内容。
从题干形式上看,单句测试题渐渐让位于篇章测试题,语言知识测试题渐渐让位于语言运用测试题。用对话来创设情景的题仍占一定的比重。
从语言点的分布上看,一直保持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动词永远是该题型的主旋律、重头戏。
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连词/介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词组辨析,定语从句和交际用语是必考点;其他考点穿插进行。虚拟语气、词义辨析、简单句和反意疑问句是命题弱项,概率会很低。
高考侧重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单项选择题信息多,较灵活,语境表现得更自然,纯语法题基本没有;通过设计情景,将知识考查与语言意义及其功能的考查有机结合,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综合考查的目的。因此,学生既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兼顾语法目的,又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要树立信心,单项选择并不可怕,没有怪题、偏题和难题,都是基础性和运用性的,强调对基于知识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几乎每小题的答案选择都需要借助于一个完整的微型语境,情景设置合理,避免纯知识性的考查。只要平时扎实学习,认真备考,就一定会考好。
(二)NMET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
22.(2008·南京模拟)(14分)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偶函数,且x∈[0,]时,f(x)=-x2-x+5(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若矩形ABCD的顶点A,B在函数y=f(x)的图象上,顶点C,D在x轴上,求矩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解 (1)当x∈[-,0]时,-x∈[0,].
∴f(-x)=-(-x)2-(-x)+5=-x2+x+5.
又∵f(x)是偶函数,∴f(x)=f(-x)=-x2+x+5.
∴f(x)=
(2)由题意,不妨设A点在第一象限,坐标为(t,-t2-t+5),其中t∈(0,].
由图象对称性可知B点坐标为(-t,-t2-t+5).则S(t)=S矩形ABCD=2t(-t2-t+5)=-2t3-2t2+10t.
=-6t2-4t+10.由=0,得t1=-(舍去),t2=1.当0<t<1时,>0;t>1时,<0.
∴S(t)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当t=1时,矩形ABCD的面积取得极大值6,
且此极大值也是S(t)在t∈(0,]上的最大值,从而当t=1时,矩形ABCD的面积取得最大值6.
21.(12分)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满足f(f(x)-x2+x)=f(x)-x2+x.
(1)若f(2)=3,求f(1);又若f(0)=a,求f(a);
(2)设有且仅有一个实数x0,使得f(x0)=x0,求函数f(x)的解析表达式.
解 (1)因为对任意x∈R,
有f(f(x)-x2+x)=f(x)-x2+x,
所以f(f(2)-22+2)=f(2)-22+2
又由f(2)=3,得f(3-22+2)=3-22+2,即f(1)=1.
若f(0)=a,则f(a-02+0)=a-02+0,即f(a)=a.
(2)因为对任意x∈R,有f(f(x)-x2+x)=f(x)-x2+x. 又因为有且只有一个实数x0,使得f(x0)=x0.
所以对任意x∈R,有f(x)-x2+x=x0.
在上式中令x=x0,有f(x0)-x+x0=x0.
又因为f(x0)=x0,所以x0-x=0,故x0=0或x0=1.
若x0=0,则f(x)-x2+x=0,即f(x)=x2-x.
但方程x2-x=x有两个不同实根,与题设条件矛盾,
故x0≠0.
若x0=1,则有f(x)-x2+x=1,即f(x)=x2-x+1.
易验证该函数满足题设条件.
20.(12分)设a,b∈R,且a≠2,定义在区间(-b,b)内的函数f(x)=是奇函数.
(1)求b的取值范围;
(2)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解 (1)f(x)=lg (-b<x<b)是奇函数等价于:
对任意x∈(-b,b)都有
式即为,由此可得
,也即a2x2=4x2,此式对任意x∈(-b,b)都成立相当于a2=4,因为a≠2,所以a=-2,代入②式,得>0,即-<x<,此式对任意x∈(-b,b)都成立相当于-≤-b<b≤,
所以b的取值范围是(0, ].
(2)设任意的x1,x2∈(-b,b),且x1<x2,
由b∈(0,],得-≤-b<x1<x2<b≤,
所以0<1-2x2<1-2x1,0<1+2x1<1+2x2,
从而f(x2)-f(x1)=
因此f(x)在(-b,b)内是减函数,具有单调性.
19. (2008·深圳模拟)(12分)据调查,某地区100万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人均收入3 000元,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地政府积极引进资本,建立各种加工企业,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同时吸收当地部分农民进入加工企业工作,据估计,如果有x (x>0)万人进企业工作,那么剩下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望提高2x%,而进入企业工作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为3 000a元 (a>0).
(1)在建立加工企业后,要使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的年总收入不低于加工企业建立前的农民的年总收入,试求x的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下,当地政府应该如何引导农民(即x多大时),能使这100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最大.
解(1)由题意得
(100-x)·3 000·(1+2x%)≥100×3 000,
即x2-50x≤0,解得0≤x≤50.
又∵x>0,∴0<x≤50.
(2)设这100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为y元,
则y=
=-.∴若25(a+1)≤50,即0<a≤1时,当x=25(a+1)时,
ymax=
若a>1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当x=50时,y max=×502+30(a+1) ×50+3 000=-1 500+1 500a+1 500+3 000=1 500a+3 000.
答 若0<a≤1,当x=25(a+1)时,使100万农民人均年收入最大.
若a>1,当x=50时,使100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最大.
18.(12分)等腰梯形ABCD的两底分别为AB=10,CD=4,两腰AD=CB=5,动点P由B点沿折线BCDA向A运动,设P点所经过的路程为x,三角形ABP的面积为S.
(1)求函数S=f(x)的解析式;
(2)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BP的面积S最大.
解 (1)过C点作CE⊥AB于E,
在△BEC中,CE==4,∴sinB=.
由题意,当x∈(0,5]时,过P点作PF⊥AB于F,
∴PF=xsinB=x,∴S=×10×x=4x,
当x∈(5,9]时,∴S=×10×4=20.
当x∈(9,14]时,AP=14-x,PF=AP·sinA=,
∴S=×10×(14-x) ×=56-4x.综上可知,函数S=f(x)=
(2)由(1)知,当x∈(0,5]时,f(x)=4x为增函数,
所以,当x=5时,取得最大值20.
当x∈(5,9]时,f(x)=20,最大值为20.
当x∈(9,14]时,f(x)=56-4x为减函数,无最大值.
综上可知:当P点在CD上时,△ABP的面积S最大为20.
17.(12分)设直线x=1是函数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对于任意x∈R,f(x+2)=-f(x),当-1≤x≤1时,f(x)=x3.
(1)证明:f(x)是奇函数;
(2)当x∈[3,7]时,求函数f(x)的解析式.
(1)证明 ∵x=1是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f(x+2)=f(-x).又∵f(x+2)=-f(x),
∴f(x)=-f(x+2)=-f(-x),即f(-x)=-f(x).∴f(x)是奇函数.
(2)解 ∵f(x+2)=-f(x),∴f(x+4)=f[(x+2)+2]
=-f(x+2)=f(x),∴T=4.若x∈[3,5],则(x-4)∈[-1,1],
∴f(x-4)=(x-4)3.又∵f(x-4)=f(x),
∴f(x)=(x-4)3,x∈[3,5].若x∈(5,7],则(x-4)∈(1,3],f(x-4)=f(x).
由x=1是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可知f[2-(x-4)]=f(x-4)
且2-(x-4)=(6-x)∈[-1,1],故f(x)=f(x-4)=f(6-x)=(6-x)3=-(x-6)3.
综上可知f(x)=
16.(2008·福州模拟)对于函数f(x)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 (x1≠x2),
有如下结论:
①f(x1+x2)=f(x1)f(x2);
②f(x1·x2)=f(x1)+f(x2);
③
④
当f(x)=2x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答案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