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某学生想把AlCl3溶液和Na2S溶液混合制取Al2S3,但最后得到一种白色胶状沉淀,而且混合液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Al2S3的正确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氯化铜晶体中常含FeC1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CuC12·2H2O),首先将其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氯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1.9
3.2
Cu2+
4.7
6.7

  (1)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氧化剂X的是       (填序号)

A.H2O2   B.KMnO4  C.NaC1O  D.浓硫酸

写出加入X后发生反应离子的方程式       

  (2)加入的物质Y可以是         ,目的是              

                      

一定条件
 
 
 

  (3)某同学利用反应Cu+2H+    Cu2++H2

设计实验来制取氯化铜溶液。该同学设计

的装置应该为       。(填“原电

池”或“电解池”)。请在右侧方框中画出

该同学设计的装置图,并指明电极材料和

电解质溶液。

  (4)从CuC12稀溶液中得到CuC12·2H2O晶体,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Cu2+的水解,应采取的措施是      

75.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氯气与铁粉反应,当Cl2足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别编号为AB,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A是FeCl3,B是FeCl2

(2)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取AB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向AB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分别向KMnO2溶液中
加适量AB溶液
KMnO2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将A溶液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可得到蓝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

(5)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 FeCl3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即得到铜该方案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观察到阴极上少量气泡产生时,即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该方案中铜作________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若有多个电极反应,请按照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全部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有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为氧气生成,

  第二,        

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所示装置(气密

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实验(2)向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度管,向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退色,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Na2O2与水反应可生成H2O2,H2O2具有强氮化性的漂白性。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Na2O2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                             

现象:                            

    (4)该小组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2O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2.6gNa2O2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O­2的体积并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①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持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

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如图装置中的

(忽略导管在量筒中所占的体积)   

       (填序),理由是     

    

②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

筒的大小规格为           (选填“100mL”、“200mL”、“500mL”或“1000mL”)

  73.右图是部分化学常见的氧化物和单质的转化关系。其中。气化物f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氧化物c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C          

氧化物d         

  (2)纯净的单质F在工业上的重要应用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1.学习元素周期律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已知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催化分解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1)课题名称:                 

  (2)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                     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3)实验步骤:略

  (4)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KC1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
(已折算到标况)
耗时/s
化学式
质量/g
回收
1
0.60
-
-
-
10
480
2
0.60
MnO­2
0.20
90%
67.2
36.5
3
0.60
CuO
0.20
90%
67.2
79.5
4
0.60
Fe2O­­3
0.20
90%
67.2
34.7
5
0.60
Cr2O3
0.20
90%
67.2
188.3

  (5)实验讨论:

①在氧化物的回放过程中,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洗涤、       、称量。

②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1O3的分解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③在和Cr2O3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可用       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6)实验结论                          

 0  7263  7271  7277  7281  7287  7289  7293  7299  7301  7307  7313  7317  7319  7323  7329  7331  7337  7341  7343  7347  7349  7353  7355  7357  7358  7359  7361  7362  7363  7365  7367  7371  7373  7377  7379  7383  7389  7391  7397  7401  7403  7407  7413  7419  7421  7427  7431  7433  7439  7443  7449  7457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