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那么,这种元素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意义呢?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倾听,思考。
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言。
思考,发言: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2)由核外电子总数可知电子的排布,从而知道电子层数,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元素的化学性质。
[评价]只知道周期数,能否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还得知道它所在的族序数。
[评价]元素的化学性质难道只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吗?对,还与原子半径即电子层数的多少有关。
教师活动
[投影]现在我们来系统地归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小结: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例题:
[投影]例7 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A<C
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激烈反应的单质

[提问]我们请一位同学示范讲解本题的分析及推断过程。其他同学注意思考,有欠缺的地方予以补充。
读题,思考并回答:
(1)由于 A、B、C是短周期元素,它们在表中的位置关系明确,因此,可设B的原子序数是x,则A的原子序数是(x-9),C原子序数是(x-7);
(2)又由于 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有等式:
(x-9)+x+(x-7)=2x,则有x=16。
可知B为16号S元素,则A为N元素,C为F元素。
(3)据上述分析得:只有A不正确。</PGN0051.TXT/PGN>
[投影]例8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______,元素丙为______,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或______。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求解。
读题,分析及解答:
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题给信息,确定突破口:
(1)可以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猜想,甲的最外层电子数在5左右;
(2)可以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写出四种可能的位置关系,设出甲的序数,结合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求解。
答案:甲为N,丙为P,乙和丁的化合物为CO或CO2。
[课堂小结]
精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