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命题落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如例1. 2.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溶液知识及其有关计算.如例2. 3.分析.判断不同“溶质 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例3. 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将一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解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无论将原来的溶液怎么样来分.只要条件不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增加溶剂的质量能使溶质的质量变小.加入多少水才能使40g10%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呢?显然.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对应溶液的质量一样多(40g),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肯定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那么.所加入的溶质质量怎样计算呢?很简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但要注意.加入这部分溶质后.不仅能使溶质的质量增大.同样也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若设加入的溶质质量为x.则由题意可得: =20% 解之.x=5g. 答案:10%,40,5 . 例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 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 g.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 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57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方法二:用5700g清水均匀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分三次漂洗: 第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 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第2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 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第3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 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 解析: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计算题.试题旨在通过简单计算.使大家明白并掌握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介绍.引导我们进一步树立节约水.爱惜水的观念.做到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节约和保护水.其实.该题的实质是关于溶质溶解.溶液稀释的计算.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背景.将漂洗衣服时为什么要“少量多次 的科学道理让学生通过计算加以感受.既考查了分析与计算能力.又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方法教育.真可谓“匠心独具 .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解答时要注意:题中“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仍为100g .这就意味着不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哪一次漂洗.这“100g溶液 始终应跟随在计算的过程中.如用方法2进行第一次漂洗.漂洗时所用“水 的总质量就应当是:1900g+100g=2000g.“拧干 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0g×1%÷2000g=0.05%.因此.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0.05%×100g=1/20 g. 例3.在t ℃时.将 10 g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0 g水中.你认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出现哪些情况?试举例说明. 解析 :解答此题.既要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又要熟悉物质溶于水的三种情况:①物质溶解于水后.溶质本身没变.像氯化钠.硝酸钠等.溶质的质量为 10 g.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②物质溶于水时.与部分水发生化合反应.溶质不再是加入的物质.而是化合后生成的新物质.这时其质量肯定大于 10 g.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定大于 10%.如三氧化硫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③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转化为溶剂水.这样一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 10 g.而溶剂质量却大于90 g.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小于 10%.如兰矾(CuSO4·5H2O)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例4.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定量实验.所用试剂不当或操作错误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结果如何.我们是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作出判断的.对于A.这样量取的水的体积要比理论上的体积大一些.其质量也相应变大.因此配得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对于B.此时相当于所用水的质量增大了.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当氯化钠晶体不纯时.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减小.这样就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在将溶液配制完成之后.即便有少量溶液溅出.但不会影响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常见误区] 1.认为只要加入溶质就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仔细想一想.如果溶液本来就是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溶质后还能继续溶解吗?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还会变大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在计算加入溶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时.只看到溶质质量的增加.未想到溶液的质量也同样增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3.不能全面考虑物质溶于水时所发生的变化.认为加入水中的物质都是溶质.生搬硬套公式进行计算.如例3. 4.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可能造成的误差时.找不准正确的判断依据.只凭主观想像加以判断.如例4. [基础演练]1.对于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两种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大 B.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再加入一些溶剂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 C.将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切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27144[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