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右图是小张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
(2)小张同学实验后发现集气瓶a中进水量多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为了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你对此实验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
(3) 小李认为燃烧匙中放过量木炭,烧杯中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小李的想法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产生大量白烟
(2)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过慢,瓶内空气被排出一部分 。
红磷换成白磷,用放大镜聚光,在瓶外引燃白磷(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
(3)不行,因为木炭在瓶中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从而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
(2010年南通市通州区化学中考适应性测试第15题)
8.向试管中加入a g 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b g,再往试管中加c g 氯酸
钾,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d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c+d)g B.(a+c-d)g C.(a-d)g D.(b-d)g
答案:B
(北京市平谷区2010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第32题)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天津市一中201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14题)
6.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
A.燃着的木条 B.紫色石蕊溶液 C.观察气体颜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C
(佛山市2010年中考科研测试第3题)
5.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此次会议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气体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
答案:A
(广东2010年增城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第5题)
4.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Fe2O3)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做燃料、切割金属等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重庆市2010年中考模拟一第2题)
3.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2009-2010学年度青岛市南岚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9题)
2.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009-2010学年度青岛市南岚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5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009-2010学年度青岛市南岚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1题)
20.(2010宜宾市翠屏区模拟卷)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1)C (2) A B C (3) CO2和水反应,或者溶解于水。(4)CaCl2\HCl,气泡。反之,沉淀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