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花都区高三调研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者,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调研
高三历史 2008-9
第Ⅰ卷 单选题(60分)
1.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政协委员,你会认识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A.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的制定 D.参与国家政权
2.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3040
中共党员
668(占54.5%)
708(占57.7%)
1667(占54.8%)
民主党派
274(占22.3%)
284(占23.2%)
565(占18.6%)
无党派
284(占23.2%)
234(占19.1%)
808(占26.6%)
关于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主义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3.(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4.(08江苏单科)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5.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6.从1966年到1975年,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公检法”被砸烂 B.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 D.国际环境恶劣
7.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B.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C.扩展了村民自治
D.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8.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10.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1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2.右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13.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功”主要是指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14.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新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5.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道: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2009上海春季招生作文试题解析及范文
[题目]: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细解]:
“其实,这四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体现了对学生自身感受的尊重,也就是对写作“真情实感”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四盏灯”都说了些什么。“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敢作敢为;“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谨慎小心;“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选择放弃。“灯”的亮度应该是“信心指数”,并进而体现为“行动指数”。所以,只要围绕着“信心”、“想法与行动”等话题来写就应该算切合题意。作文中出现不出现“灯”这样的材料都可以。
应该说,面对生活,“这四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而如果某一盏灯每次或常常出现,那就可以看出你的个性和行事的风格了。那么,这种“个性和行事的风格”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其反思深度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度。
所以,因为鼓励的是我们的真实想法,选择哪一盏灯都没有错误,问题是如何去表达,以及在这中间体现了你对自身、对生活、对人生怎样的思考,怎样的感悟。
灯的“亮度”应该不是立意高低的标准。“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是否冒失?“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试试看”有什么不好?“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大多数人的意见也许是对。“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都已经“这样”了,还不“算了”吗?我们也不要总认为“自信”、“行动”等词就一定是好词,“高调的”就一定“高级的”。四盏灯只是四个切入的角度,高低还在于你的认识,你的思想。
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选择多盏灯。选择多盏灯,但中心、观点只能有一个,这就需要有一个中心将它们统一起来,所以难度大一些,需要更多的抽象、归纳,需要站得更高。否则就成了“罗列”。当然写好了也容易出彩。
我的朋友聂剑平兄认为,从题型上来看,本次作文应该属于“话题作文”。我同意,只是话题是一幅用文字叙述的漫画而已。所以,需要“自拟题目”。因为关注的是“你怎么选择”,所以,与传统的材料作文(需要评议材料)不同。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考题点评
作文更加重视思辨和阅历
春考历来有秋考“试验田”之称,比如语文网络阅卷、考试结束前半个小时才能够离开考场等最先都是在春考中实施的。为期两天的2009年上海高校春季招生考试于上周末结束,本次春考中的不少新现象,请考生留意。
【点评】
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宏认为,这篇作文突出考察了学生思想和思考能力,以及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它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在选择当中,能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眼界高下。
虽然材料内容看似在选择上隐含有倾向性,但是并不是说考生选择最积极的灯就能把这篇文章写得好,关键是要讲出有说服力的话,要求有充分的论据证明考生所想表达的观点。即使考生选择了第四盏灯,如果说服力足够,也是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的。
此外,虽然题目只给了4种选择,但是也许可以有第五种选择,也许可以有兼而有之的选择,甚至第二种选择对显示生活的考虑更有深度,此外,当一个人无法选择的时候又该怎么做等。如果文章能写到这样的程度,那么是十分有深度的。
【启示】
周宏表示,去年的秋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今年的春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并不一定意味着今年秋考的作文一定是材料作文。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有很多形式,整体而言,这几年高考的作文都要求学生有对生活的思考和生活的阅历,这些阅历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高考作文无疑越来越加强调思辨性,强调议论,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写出“我怎么看”,让人读了之后要能有点启发意义。
去年的秋考作文《他们》,很多学生将之写成抒情,从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能够写成一篇很好的议论文的不多。由此可见,议论文正是高中学生的弱点所在。而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求学生能较好掌握议论文。春考的作文题目,是符合这一方向的。
【建议】
周宏表示,考生可写写最近几年的春考、秋考作文。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审题会很容易,但是要写好是比较难的。
建议学生在写作文时,应经常思考“我还有其他的话可以说吗? ” “我能说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吗?”具体的方法就是想想你所得出的想写的作文的结论、观点还有什么可以补充。补充的内容是否与众不同。
比如此次春考作文题,如果四盏灯中仅选择一盏灯,往往写不好,综合写四盏灯能写出深度来,学生可以在平时审题上,深度或者是宽度上做些练习。在选择观点上,一要有独特性,二要能充分论证,二缺其一就不是一篇好作文。
其实,这并不是一道新题。网上本来就有这样的题目,基本上一样。原文是这样的:
有一幅漫画,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广告。画面上有四盏灯,从上到下排列着,每盏灯的后面有一段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到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我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那就算了吧!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四盏灯。它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无论平庸还是辉煌,失败还是成功,关键在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两相比较,实际上等于是一个题。只不过,今天的高考题没有给出材料的主旨,写起来可能思路可以更宽些,而网上的题目给出了更明确的写作范围。对于语文程度好的同学来说,可能春考题有更大的发挥余地,而对于语文程度不好的同学来说,可能下面给出主旨的题目更容易写一些。这个材料还作为小品文在2007年1月的《青年文摘》中出现过。而且网上还有以此内容为材料的例文。原文如下:
选择心中的那盏灯
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广告。画面上有四盏灯,从上到下排列着,每盏灯的后面都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次之――可以做到嘛?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略微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我去吧,很难吧?
第四盏灯是最暗的――那就算了吧!
仔细看完这幅画以后,我时时在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是他们没有理想吗?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为自己的梦想而付诸行动?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梦想。而为什么有的人的灯发出的光辉那么强烈,有的人却又是如此的微弱?总会有人问: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其实我想告诉他:其实他们之间只有一张纸的距离!仔细一想,很简单,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你愿意为理想付诸行动,纵然失败、纵然会有很多挫折,你多多付出一些,你离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进一步。相反,你完全靠空想,你永远达不到梦的彼岸。
其实,我们都是在人生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在大海上,有变幻莫测的风浪,有令人生畏的暗礁,亦有神出鬼没的鲨鱼,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有的人,却能驾驭自己的航船到达自己梦想的彼岸,到达鲜花深处的国度。其实他们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风浪,也触过暗礁。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心中的那盏灯是最亮的,至始至终,给于他们的信心,和不达彼岸誓不罢休的信念。在风雨大浪面前,他们没有因为失败和困难而退缩,没有屈服。恰恰相反,大风大浪之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抵御后面风浪的经验和心理受挫能力,越挫越强。
正是心中亮着那盏无时无刻地指引着他们,即使在最落寞的时候,光线依旧强烈,信心依旧坚定。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盏灯。它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无论平庸还是辉煌,失败还是成功,关键在于每个人的选择。选择我们值得拥有的那盏灯,真的很重要。我是个相信奇迹的人,但我更知道,它只会出现在相信它存在、而且敢于为他努力的人身上……
[心灯系列作文]:
微弱的灯光照亮似锦的前程
有一幅画,上面四盏灯闪烁着不同强弱的光芒。其实,这就是人生中的四种不同程度的理想写照。而在我眼里,最耀眼的那盏灯的灯光指引的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梦想彼岸,因为一切过于一帆风顺,缺少了黑暗的寂寞与无数的困难中的磨练。反而那最微弱的灯光才是前程似锦的真正导航。
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被灯光笼罩她整个容貌。但她却神神秘秘地,给你一点微微的灯光让你历经无数的体验与感悟,方显出自己的容颜。而在如今物质生活日益完善的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们缺乏了与黑暗斗争的勇气,只会凭借身边最强盛的“灯光”来走向平庸中的未来。由此,微弱的灯光则在刺眼的灯光周围更显出类拔萃了。
不妨看看那些怀着微弱灯光的“勇士”吧。上个世纪初的海伦凯勒,在一片黑暗与寂静中高喊“给我三天光明”,写出了无数经典巨作。近年的宋晓波虽然双耳失聪,但依然展现个性的魅力,与其他好男儿一同站在舞台上秀出独特的才华。作为残疾人的他们,写作和演艺本不是属于他们的天地,然而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所有灯中最微弱的那盏,让人们几乎不可思议的那盏。在实现理想的同时诠释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而放眼近代的文学巨匠,清代一位经历家族盛衰事变的曹雪芹,在穷苦潦倒的日子里他所做的不止是平凡人眼里的苟且偷生。义愤填膺的他以脑中的才华全部发挥在一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中,呕心沥血,为的便是痛斥封建制度对人民带来的无形与有形的迫害。而新文学领袖之一的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依然选择了在当时最微弱的”灯”,来引导我们走出社会带来的麻痹,来鞭笞社会中的种种阴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正是造就他们在历史上不可磨灭地位的重要原因。
可是反观当今的我们呢?不知多少聪慧的少年把理想沉溺在网络游戏的“等级与装备”;不知多少学生因高考的挑战却选择了苟且甚至放弃;不知多少的现代人们选择的仅仅是表面上的轻易与愉悦……我们有没有想过,肤浅的生活终究通向的是精神上的空洞;一时再“亮”的“灯光”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浮华,留下的只有悲哀与悔恨。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那些微弱的灯光呢?是否她们的存在终究在一生中被冷落呢?
我们应当去发现微弱光芒的价值!微弱只是一时的暗淡,因为这是给需要挑战的我们经历坎坷的机会;一旦微弱的光芒陪伴我们走过漫漫的人生,经历无尽的沧桑,在她们的深处必将闪烁着包罗整个宇宙的精神之光!
给自己信心与谨慎
“什么都可以输,信心不能输!”这句话出自一部我很喜欢的电视剧《地产风云》。
相信许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赞同,但恰恰是这句话让罗嘉良饰演的男主人公一败再败,最后输得倾家荡产!
八十万大军南下誓夺江南的曹操;滑铁卢战场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楚汉相争中的霸王项羽。哪一个不是战前信心满满,抱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气势,最后又有哪一个荣归凯旋。他们就像材料中的第一盏灯,我有一个想法,去做吧!这固然是自信的表现,但当自信达到某种程度时这便也就成了危险的信号。
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
不少学生都觉得议论文好写,但写好却很难。他们写的议论文,观点不是不明确(鲜明),结构不是不完整,论据也不是不充分,他们的缺点在于不善于分析说理,使论点和论据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如何展开分析说理却又是目前学生感到无众下手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加强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
先看两段文字:
甲段
①让人三分不为低。②比如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③所以善于忍让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乙段
①古人有一句为人处事的的叫作“让半句风销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细想来颇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人生群体之中,与人难免言差语错,磕磕碰碰,甚至吵闹争执,矛盾冲突,但往往一方先作忍让,对方也会火气顿消。方才好像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明风清。这种神奇的效应,实在是谦让的功劳。广为传诵的《史记》中“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③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④可以这样设想: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或者听信门客的怂恿一决雌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两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赵国这个大厦不也就倾覆了吗?蔺相如忍了也让了。我们说他忍得对让得好。这一忍一让,“忍”出了赵国的安定局面,“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的国体,博大的胸怀和耿耿忠心。⑤这就是“让人三分不为低”这一哲理名言的印证。⑥由此看来,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实属至理名言。
甲段:属于观点加论据加结论的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观点和论据强扭在一块,油是油,水是水,很分明。
乙段: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透彻,无懈可击。
分析说理六步法 ①分析论点②过渡引入③论据概述④论据分析⑤过渡引申⑥深化论点
六步法的具体内容是:
①分析认点――总论点的侧面分析及论证分论点的确立;
②过渡引入――论点与论据间的衔接与过渡;
③论据概述――论证部分的中心内容;
④论据分析――揭示论据的含义,奠定分析、溶化论点的基础;
⑤过渡引申――论据与论点间的过渡与衔接;
⑥深化论点――照应分析论点。
写议论文,往往出现的问题,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论据的实质,结果导致不合题意,东拉西扯,分析说理“六步法”的训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
题目:谈毅力
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构成其中的两个层次(议论文本体部分),再加上引出论点、结论总结几个部分,让它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第一个层次
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过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于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抛进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梦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论据概述――有地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仙女幽居净舍,凡人难得一见。一天,仙女听到一陈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那敲门声很快就停止了。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那人却直敲不停。仙女终于被他打动了,第一次开了门。
第四步:分析论据――这段动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门者终于达到了目的。他比第一个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第五步:过渡引申――如果人类没有毅力,我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
第六步:深化论点――人们用毅力和着血汗,筑起了建设的丰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说理“六步法”,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至深,无懈可击,构成议论文分析论证的一个层次。
逻辑分析说理六步法,可以给中学生训练议论文找到规律。反复练习,对说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