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69  2377  2383  2387  2393  2395  2399  2405  2407  2413  2419  2423  2425  2429  2435  2437  2443  2447  2449  2453  2455  2459  2461  2463  2464  2465  2467  2468  2469  2471  2473  2477  2479  2483  2485  2489  2495  2497  2503  2507  2509  2513  2519  2525  2527  2533  2537  2539  2545  2549  2555  2563  3002 

2008年阳谷县中考适应性训练(四)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枣庄市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试题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A.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

B.否认了开凿大运河是隋亡的原因之一

C.揭示了隋亡的根本原因

D.认为隋炀帝与禹功劳一样大

2.如果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枝叶最繁盛的时期应在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唐太宗善于纳谏

    C.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人藏                                          D.遣唐使

5.唐刻本《金刚经》拓片上的图文、唐敦煌壁画(局部)都与哪一宗教有关

A.儒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6.下图中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特点迥然不同,主要原因是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富贵,杜甫出身贫寒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代,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稍逊于李白

7.《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8.“(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9.全国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于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宋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0.下列政权中没有出现对峙局面的是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辽                                               D.南宋和金

11.经过20年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升”。古代毕升的创新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发明打字机

1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里的“此书”是指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13.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在

A.秦朝、明朝         B.西汉、明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明朝

14.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有可能经商的地方是

    ①苏州         ②北京         ③松江  ④南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历代王朝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其中,清朝设置的是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伊犁将军

16.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17.“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出自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8.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皇帝住在

A.宫城                   B.京城                   C.皇城                   D.外城

19.下列朝代都是结束分裂统一国家的政权,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秦朝、隋朝、西晋、元朝   

B.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C.西晋、秦朝、隋朝、元朝   

D.隋朝、元朝、西晋、秦朝

20.肖明要写一篇介绍我国科举制的文章,他收集到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唐玄宗时诗赋考试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C.宋朝时,科举制有所发展

D.明清时,反对八股取士

21.唐朝时,两次将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这一少数民族是

A.突厥族                                                   B.回纥族

    C.吐蕃                                                      D.维吾尔族

22.下图为下列哪三个政权的对峙形势

A.辽、西夏和北宋

    B.辽、西夏和南宋

    C.金、西夏和南宋

    D.元、西夏和南宋

23.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东京的商人,可能有的经历是

A.到“瓦舍”看了精彩的杂技和武术表演

B.读李清照的词

C.随身携带着“交子”   

D.友人送他一部《水浒传》

24.反映了我国明朝时期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25.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你知道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吗?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并把序号填入方格内。(8分)

①五代十国    ②明       ③唐       ④南宋    ⑤北宋    ⑥隋       ⑦元       ⑧清

2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                   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                     。它的意义是                               

(2)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                  自治区。

2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元、明、清三朝我国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简述元朝对辽阔疆域进行管辖的措施。(6分)

(2)明朝加君主权力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清朝君权的强化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

(4)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主要目的

史实举例(至少一例)

统治辽阔的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统治

 

解决国内分裂

 

消除外来威胁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枣庄市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试题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据此回答1―3题: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团结奋战。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朝鲜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始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艰难、曲折。据此回答4~7题:

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5、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

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7、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此回答8~13题:

8、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1984年4月,中国和              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收回澳门。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葡萄牙

10、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1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④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独”的图谋的。l995年江泽民的谈话说明了中国政府的        的立场。

A.不会以武力统一台湾

B.只采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

C.武力只针对外国人   

D.坚持和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

13、在台湾问题上,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外国资本不动

C.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据此回答l4~l5题: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洋舰队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15、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装备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核武器,发展成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A.瞄准日本和美国领土   

B.反击敌国空中的入侵

C.为台湾回归准备军事力量   

D.实施核反击

    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科学技术方面,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回答l6~20题:

16、杨振宁1971年第一次回国探亲,问:“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核物理学家)?”你应该回答是

A.钱学森                B.钱三强                C.王大珩                D.邓稼先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18、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9、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王选                   D.杨利伟

20、《863计划纲要》是关于              方面的计划。

A.希望工程            B.高科技                C.工业                   D.农业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据此回答21~22题:

2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谁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江泽民                D.毛泽东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2年                B.1986年                C.1989年                   D.1996年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到今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据此回答23~24题:

23、毛泽东同志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对全体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学习第一                                               B.品德第一   

C.劳动第一                                               D.健康第一

2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

25、张大爷一家真不幸,自己两夫妇没有工作,唯一的儿子又下了岗,他们一家被列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这属于

A.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社会保障                                               D.失业保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歌词中的“老人”指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指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6分)

(2)“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其中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2分)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请你谈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二例即可。7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词;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

    材料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回答: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修建了哪三条著名的人藏线路?(5分)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5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5分)

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2分)

(2)50年代,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中,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两例)?(4分)

(3)70年代的哪些成就,说明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6分)

(4)进人新时期以来,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试举一例说明。(4分)

(5)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并谈谈你的感想。(4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周村区第二学期六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烟台市招远初一年级学段测评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试题95分,书写质量3分,卷面安排2分,整个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泰安肥城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习效果评价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泰安肥城第二学期八年级学习效果评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案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认真书写。

2、本试卷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金平区第二学期八年级教学质量评估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测试内容为《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分选择题(56分)和综合题(24分)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温馨提示:有答题卡的,选择题部分的答案请用2B铅笔涂在卡上。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淄博市周村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淄博市周村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