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10  2318  2324  2328  2334  2336  2340  2346  2348  2354  2360  2364  2366  2370  2376  2378  2384  2388  2390  2394  2396  2400  2402  2404  2405  2406  2408  2409  2410  2412  2414  2418  2420  2424  2426  2430  2436  2438  2444  2448  2450  2454  2460  2466  2468  2474  2478  2480  2486  2490  2496  2504  3002 

2006-2007学年度初三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地理、生物试题历史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史实中,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火烧圆明园  

C.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2.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强 求富      B.变法 图强     C.独立 自由          D.民主 科学

3.下面传单出现于

A.新文化运动中     

B.五四运动中   

C.抗日战争中       

D.解放战争中 

4.右面报道出现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是

  A.华国锋    B.叶剑英

C.邓小平    D.江泽民

6.“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设省

C.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的是

   A.国会    B.最高法院    C.总统       D.国务卿

8.以下发明出现于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9.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人文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种情况出现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同盟国成员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沙俄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原子弹攻击的国家是

  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13.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凡尔赛体系       D.工业化模式

14.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5.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动荡不安,

多次爆发战争,中东战争的双方是

A.伊朗    伊拉克           B.美国   伊拉克

C.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      D.苏联   阿富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历史部分(共35分)

1.材料解析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图片各反映了哪三个时代?(3分)

(2)请举出三个时代各两项成就。(3分)

(3)选择其中一个时代进行简要评价。(4分)

2. 诊断题(8分)

以下材料中,至少有四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英国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3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日本天皇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简答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全会发表的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自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于哪次会议?分别召开于什么时间?请你任选其中一次会议,对其主要内容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简要叙述。(10分)

4.简答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你认为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7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初四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座号(第Ⅱ卷)等内容填写(涂)准确。

2.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00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第Ⅱ卷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第Ⅱ卷(分学科)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 上书清朝皇帝:“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并将“重新疆”付诸行动的是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洪秀全         D. 邓世昌

12. 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

  

 

 

 

 

A.平型关大捷  卢沟桥事变              B.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C.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大捷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是

A. 华国锋          B. 叶剑英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14.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的公告是

A.《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建交公报》  C.《上海共识》    D.《领导人宣言》

15.“他将大革命期间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予以巧妙的结合,其对外征伐与扩张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冲击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华盛顿          B. 克伦威尔         C. 拿破仑         D. 玻利瓦尔

16. 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国家是

A. 美英法          B. 英法日           C. 美英意         D. 美英日

17. 1999年5月,中国某驻外使馆遭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此事件发生于

A. 科索沃战争      B. 海湾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 伊拉克战争

18. 以下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二战结束        B. 苏联解体         C. 美苏争霸       D. 东欧剧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地理部分(30分)

历史部分(34分)

1.材料解析题(10分)

材料一、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初四历史

试题详情

2007年济南市市中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考生带教材、教辅资料及工具书,不得带电子音像资料,考生必须独立完成答卷。本试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6页)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7~14页)为非选择题,90分。

卷  (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吉林省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年聊城市莘县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历史、地理实行联考.试题分值共70分。历史部分40分.地理部分3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卷.不交试题部分。   

试题详情

2007年聊城市阳谷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20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请你在答题前,仔细阅读一下说明:

    1.试题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别忘了将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

第Ⅰ(选择题共34)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菏泽市定陶县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菏泽市定陶县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评

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