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66  2374  2380  2384  2390  2392  2396  2402  2404  2410  2416  2420  2422  2426  2432  2434  2440  2444  2446  2450  2452  2456  2458  2460  2461  2462  2464  2465  2466  2468  2470  2474  2476  2480  2482  2486  2492  2494  2500  2504  2506  2510  2516  2522  2524  2530  2534  2536  2542  2546  2552  2560  3002 

2008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炎帝和黄帝            D.蚩尤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4.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5.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6.下列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人物有
   ①郑成功   ②戚继光   ③康熙帝   ④左宗棠   ⑤郑和   ⑥张骞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 

7.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

8.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1.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A.润扬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12.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周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经在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

13.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内地的开放

14.“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________问题。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15.中国体育健儿在第_______届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

A.20                  B.23                   C.27            D.29

16.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改良蒸汽机

17.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19.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93年欧盟成立

B.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C.欧盟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D.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20.从下图海报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称霸世界

B.协约国集团将很快赢得“一战”胜利

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

D.“华沙”组织要求团结一致对抗美国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

2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步辇图                            材料二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材料四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材料五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
    (1)材料一是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节的情景。写出唐朝为促进汉藏两族关系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1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清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1分)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1分)

(5)材料五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通车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1分)

22.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6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得益于什么改革?(1分)

(2)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1分)

(4)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

想一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采取什么经济手段?(1分)

(5)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改革对你的启示。(1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9分)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 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 子

“兼爱”、“非攻”               ―― 墨 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孙 子

材料二 2008年5月31日上午,胡锦涛专门来到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胡锦涛走到孩子们中间,代表党中央,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和少儿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胡锦涛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还只能在帐篷里学习,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建设好新校舍,你们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胡锦涛再次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并向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用品。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夜到四川都江堰的医院和中学看望了受灾群众,温家宝向被埋在倒塌房屋下面的群众喊话:“大家再坚持一下,部队正在抢救你们,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现在还有140人的专业队伍马上就到。”“我刚才问他们了,还有不少人有生还的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弃。”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体现了以人为本观点的思想家有哪几位?(1分)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1986年,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1分)

(3)请你在材料三的文字中找出最能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一句话?(1分)

(4)14世纪的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内容就是人文主义。请举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分)

(5)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也体现了人文主义。请问,罗斯福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写出罗斯福新政中能体现人文主义的措施。(2分)

(6)请写出美、法两国反映人文主义的法律文献。(2分)

24.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9分)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分)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1分)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2分)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1分)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50分)

试题详情

2008年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部分(开卷)

试题详情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

文综历史部分

试题详情

2008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由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组成。请你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第Ⅰ卷    客观题(5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菏泽市定陶县第一学期初一期末考试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荷泽市定陶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荷泽市定陶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2.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4.清朝前期,政府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有2000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了这次地震的考验。2000多年前,组织发动民众修建此项水利工程的是(   )

A.水工郑国                             B.蜀守李冰

C.大将军蒙恬                          D.监御史禄

6.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7.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A.在长江上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B.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8.2008年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小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适合选入该网页的有(    )

A.出席亚非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9.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民生问题成为2008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国以来,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我党关注民生(   )

①在全国各地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帮助困难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

②国家明确提出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派人民解放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08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项体育盛会的发源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希腊            D.古罗马

12.14―16世纪,西欧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封建神学的统治                                 D.文人学者的推动

1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D.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4.下列事件对近代民主进程有推动作用的是(   )

①制定《权利法案》②颁布《人权宣言》③发表《独立宣言》④启蒙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世纪中期,美国无法调和的南北矛盾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C.是否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5分)

16.(7分)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5分)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2分)

17.(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 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1分)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2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1分)

18.(7分)2008年3月,“两会”的召开奏响了制度的创新、体制改革的号角。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和中都注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据此完成下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

目的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摆脱经济危机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主要措施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提倡欧美生活方式,努力发展教育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置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体制重新焕发出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9.(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材料二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情况下,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回答:

(1)材料一指出全球化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请你联系课本和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在哪些?(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2分)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

试题详情

2008年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思想品德历史合卷)历史部分

11.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骞         D.严复

13.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江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1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16.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A.“解放”牌汽车                       B.“长安牌汽车”

C.“吉利”牌汽车                       D.“奇瑞QQ”牌汽车

17.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19.目前,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已在全国各地上映,它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凄惨景象。今天奥运会即将在我国的北京举行。奥运圣火已在全国各地传递,我们贵州人民页参加了隆重而盛大的奥运圣火传递仪式。中国人参加奥运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了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③旧中国的贫穷落后                         ④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拿破仑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最具深刻影响的贡献是

A.颁布了《人权宣言》                         B.《建立了拿破仑帝国》

C.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D.发动了拿破仑战争

21.下列图中的人物不属于亚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领导人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22.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                      B.建立了常备军和海军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3.普林斯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塞尔维亚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可以迅速地解决一切政治纷争

D.恐怖主义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24.1929年――1933年,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却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告诉发展,这个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

A.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

B.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C.法西斯日本进攻珍珠港

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26.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证明了

A.科技革命只能推动军事装备的改进

B.科技革命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革命只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27.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2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六.材料分析题(39题10分,40题1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历史)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下面)

3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能给人生带来幸福,而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完美人生的重要途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幸福.快乐.智慧.情感,而不应该成为伪善宗教的殉道者。人文主义者热爱生活.艺术和自然,认为艺术和诗歌应该反应人的情感和思想。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页

材料二: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封建君主专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再满足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4页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伪善宗教”指什么?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用艺术很诗歌向伪善宗教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分别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这“更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理论基础的重要思想是什么?谁提出来的?(3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其中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分别指什么?当时以该文作者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试图去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分)

(4)上述材料都说明了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政治变革)的先导。请说明这是为什么?(1分)

40.(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图片) 图⑤旧购物票,图⑥丰盛的家宴

    

图⑤旧购物票                    图⑥丰盛的家宴

材料四: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对大家讲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的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讲话激起春潮澎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7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现象出现在美国什么时候?那时候由美国波及到世界的大事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缓解了它面临的严重困难?(3分)

(2)材料三中的图⑤与图⑥分别反应了中国哪些时期人们不同的物质生活面貌?谈一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手段来纠正其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请从材料四中找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将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美国克服经济困难所采用的手段和我国为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将采用的手段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七:综合问答题(41小题9分,42小题10分,共19分。请将答案写在(历史)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下面)

41.(9分)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同学们再看新闻联播时经常能听到的词语。它是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倡导的,现已成为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都声称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如图⑦为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印度大使苏理宁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50周年切“生日蛋糕”)

图⑦

请回答:

(1)我国什么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分)

(2)美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最早是在哪一份文件中声称它将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2分)

(3)当今美国是否真正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举一例来加以说明。(2分)

42.(10分)

近代化:狭义是指的是国家的工业化。广义则是指与国家的工业化相适应的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至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世界的近代化的浪潮波及下逐步地深入发展的。

请回答:

(1)在世界范围内为推动政治的近代化,英.法.美都颁布过什么重要文献?中国受他们的影响,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也颁布过一份什么重要文献?(4分)

(2)试举上述文献中的一例来说明他们体现的政治民主化。(3分)

(3)按先后顺叙简述中国的近代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3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