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46  2354  2360  2364  2370  2372  2376  2382  2384  2390  2396  2400  2402  2406  2412  2414  2420  2424  2426  2430  2432  2436  2438  2440  2441  2442  2444  2445  2446  2448  2450  2454  2456  2460  2462  2466  2472  2474  2480  2484  2486  2490  2496  2502  2504  2510  2514  2516  2522  2526  2532  2540  3002 

2008年滨州市滨城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东南协作区学业水平阶段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祖国大陆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青海      D、台湾

6、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 (    )

    ①鞍山钢铁公司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大庆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急于求成

    ③自然灾害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    )

    A、王老师,1954年                B、张老师,1976年

    C、李老师,1982年                D、郑老师,1978年

10、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东南协作区诊断性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泰安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非课改)

第一卷

试题详情

2005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第一卷(选择题   共4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第一卷(选择题   共4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平度市地理试题

第一卷   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在下列哪两个省区能够看到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A.辽宁、河北      B.山东、江苏     C.山东、辽宁     D.山东、河北

读右图,完成2、3小题

2、图中阴影所示的区域位于:

  A.西四区            B.东三区    

 C.东四区             D.西三区

3、当甲地是下午5时的时候,乙地是:

  A.晚上8时         B.下午2时          C.晚上7时          D.下午3时

4、小明在旅游时认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波比,波比告诉了小明许多地理名称:①大自流盆地  ②德干高原  ③科罗拉多大峡谷  ④大堡礁  ⑤维多利亚大沙漠。小明仔细地在地图上查找,属于澳大利亚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家住广州的周先生一家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到国外旅游,儿子建议爸爸先去一个比较湿润,又不很热的地方,请你帮忙选择一个去处:

  A.开罗        B.纽约        C.伦敦        D. 莫斯科

6、下图是沿某一纬线方向的某国家地形剖面图,这个国家可能是:

A.俄罗斯               B.巴西       

C.澳大利亚             D.美国

7、根据图示判断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     里海     B.     黑海      C.     波斯湾      D.    鄱阳湖

读下面的小材料,完成第8题: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通过下列方式自报家门,甲:我的祖国躺在太平洋的怀抱里,到处洋溢着樱花的芬芳。乙:我的祖国是一个热带城市岛国,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居民以华人为主,我也是华人的后裔呢。丙:我的祖国是一个半岛国家,人口稠密,近年来,我们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丁:我来自一个沙漠之国,但是我们的节水农业以及灌溉技术和设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荣的。

8、关于这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四个国家中有两个属于季风气候

B.这四个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C.这四个国家都属于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D.这四个国家的居民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9、右图中,铁路从甲地运出的物品可能性最小的是:

  A.钾肥             B.棉布     

C.肉制品           D.地毯

10、右图所示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的矿产是:

  A.石油        B.煤        C.铁         D.有色金属

11、青藏铁路上行驶的载客列车都是全封闭式的,关于这样

设计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抵御寒冷的外部环境

B.为了抵御低气压

C.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D.为了阻止乘客向外观望

12、关于右图中的山脉甲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三级阶梯的界山之一 

B.北侧山脚下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C.它的北部主要是荒漠和沙漠景观 

D.它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13、我国以下几个区域中难以利用的土地占比重最大的是:

  A.东北地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黄土高原

14、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15、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地形

16、太白山是       的主峰:

  A.长白山        B.秦岭            C.太行山               D.巫山

读右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不在:

  A.海南           B.广东        

  C.广西           D.台湾

18、图中的运输管道最可能运输的是:

  A.水、石油             

  B.石油、天然气    

C.天然气、铁矿石       

D.铁矿石、石油

19、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对应正确的是:

  A.闽南地区――平顶房           B.陕南地区――窑洞

C.云南南部――竹楼             D.东北地区――碉楼

20、某采购员采购的商品与其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A.大米――丙 甘蔗――甲 甜菜――乙 花生――丁

B.大米――甲 甘蔗――乙 甜菜――丙 花生――丁

  C.大米――乙 甘蔗――甲 甜菜――丙 花生――丁

  D.大米――甲 甘蔗――丙 甜菜――乙 花生――丁

第二卷    综合题

试题详情

2005年济南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