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已知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紫色褪去,但与溴水不反应.现有己烯(液态,性质类似于乙烯)、苯、甲苯三份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和NaOH溶液三份剂,能将三份无色液体鉴别开来的是( )
A. | 只用酸性KMnO4溶液 | B. | 只用溴水 | ||
C. | 只用NaOH溶液 | D. | 用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 |
1.下列有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象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Ⅰ可表示放热反应 | B. | Ⅱ可表示放热反应 | ||
C. | Ⅲ可表示爆炸反应 | D. | Ⅳ可表示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2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负极附近SO42- 逐渐增大 | |
B. |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 |
C. |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浓度降低 | |
D. | 铜片上有H2逸出 |
18.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表: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化合物 | 燃烧热 | 化合物 | 燃烧热 |
甲烷 | 891.0 | 正丁烷 | 2878.0 |
乙烷 | 1560.8 | 异丁烷 | 2869.6 |
丙烷 | 2221.5 | 2-甲基丁烷 | 3531.3 |
A. |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 |
B. |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 | |
C. | 正戊烷的燃烧热不超过3530 KJ/mol | |
D. |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
17.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
B. |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 取少量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 加入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
D. |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 取少量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
16.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容器的平衡3A(g)+B(g)?2C(g)△H<0,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①容器内的温度一定升高
②v正一定变大
③容器中C物质的浓度一定升高
④容器内的压强一定降低.
①容器内的温度一定升高
②v正一定变大
③容器中C物质的浓度一定升高
④容器内的压强一定降低.
A. | ①④ | B. | ①③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13.已知反应2A?B+3C,在20℃进行时其v(A)=5mol•L-1•s-1.如果温度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至50℃时,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C)是( )
0 169359 169367 169373 169377 169383 169385 169389 169395 169397 169403 169409 169413 169415 169419 169425 169427 169433 169437 169439 169443 169445 169449 169451 169453 169454 169455 169457 169458 169459 169461 169463 169467 169469 169473 169475 169479 169485 169487 169493 169497 169499 169503 169509 169515 169517 169523 169527 169529 169535 169539 169545 169553 203614
A. | 20 mol•L-1•s-1 | B. | 40 mol•L-1•s-1 | C. | 60 mol•L-1•s-1 | D. | 150mol•L-1•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