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设计: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本课小结→作业布置
教 学 环 节 |
教学程序(师生双边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认 识 椭 圆 |
图片展示:椭圆就在我们身边。
|
(1)、从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 (2)、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椭圆形状,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 |
|
画 椭 圆 |
1、画一画 (画椭圆): (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线、铅笔,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 (2)、 3、椭圆画法:(1)画圆;(2)画椭圆。(可叫四位同学一组,自备细绳,现场画图;教师展示课件:椭圆的形成。) 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 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类新的封闭曲线--椭圆。 |
(1)、通过画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 |
|
定 义 椭 圆 |
2、议一议(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1)、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定义。 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F1F2 |=2c. (2)、椭圆定义的再认识。 问题: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1)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2)当2a<2c时,轨迹又是什么? 结论:(1)、当2a>|F1F2|时,是椭圆; (2)、当2a=|F1F2|时,是线段; (3)、当2a<|F1F2|轨迹不存在。 |
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利用动画演示,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条件,突破了重点。 |
|
推 导 椭 圆 方 程 |
3、求一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师引导)设问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样?(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设问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来确定) 方案1:(如图1)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方案2:(如图2)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
|
图1 图2
方程:和
请学生观察归纳二个方程的特征,从而区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方程;令要渗透数学对称美教学。
说明:①;
②(要区别与习惯思维下的勾股定理);
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
题
点
拨
问题1:在探索中得到了椭圆方程:但不会化简。
问题2:化简后得到的方程好象没有猜想简洁、漂亮,与课本上的标准方程也有一点距离。
设问:①教师问: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
②教师问: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圆
方
程
知
识
讲
解
例1:判断下列各椭圆的焦点位置,并说出焦点坐标、焦距。
(1) (2)
(3) (4)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并且椭圆经过点
(2)、掌握运用椭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运用定义法时要强化根式化简计算;运用待定系数法时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椭
圆
方
程
知
识
运
用
1、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则的周长为 。
2、平面内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8,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小
结
1、 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
2、 二类方程:(焦点分别在轴、轴的上的两个标准方程)、
3、 二种方法:(去根号的方法、待定系数系法)
4、 三个意识:(求美意识,求简意识,猜想意识)
作
业
布
置
(1)a=4,b=1,焦点在x轴上。(2)a=4,c=3,
2、运用椭圆的定义
3.研究性题:
反思画图,观察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大最小的点是哪个点?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
(2)、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