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广东3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

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 - 7m/s);?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       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       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       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  (1)辐射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解析  (1)从表格“概念与特征”一栏可以得出结论,辐射雾“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2)(3)两题,根据两种雾的概念可以得出结论。(4)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黑夜或早晨多形成逆温,地面温度低,水汽遇冷后凝结成雾,显然属于辐射雾。把重庆所在的区域特征与表格中的“形成条件”结合起来,进行恰当的描述即可。

21.(08重庆36)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2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3)图2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4)图3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答案  (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

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影响该地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受冷锋影响,该地会出现降水、大风和降温天气。 

(2)该地属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抗灾能力较弱,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会造成严重威胁。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和地形、水源等方面。

(4)根据题目“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工业联系的特点可以判断出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 

(5)与20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该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0.(08江苏28)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B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答案  (1)见下表: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环境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德干高原,乙地位于我国的江南丘陵,两地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分析。(2)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析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措施主要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

 0  445692  445700  445706  445710  445716  445718  445722  445728  445730  445736  445742  445746  445748  445752  445758  445760  445766  445770  445772  445776  445778  445782  445784  445786  445787  445788  445790  445791  445792  445794  445796  445800  445802  445806  445808  445812  445818  445820  445826  445830  445832  445836  445842  445848  445850  445856  445860  445862  445868  445872  445878  445886  447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