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警告其手下不得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总统专机抵达中国机场时,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尼克松总统特意通知随行人员在他和周恩来握手之前暂缓下机,并派警卫把守机舱出口,防止其他人员紧随其后,下机后他急忙伸手向周恩来走去,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寓意深长地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后来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评论此次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在上海欢迎宴会上即席讲话,称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1974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里对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深情地说:“我们两国之间的大门永远也不应再关上了”。
思考:
①图中人物是谁?图左上角的英文含义是“中国人来了”,它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当时情况加以说明。
②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③在当时,是哪些因素导致“一个时代开始,一个时代结束“?
④尼克松说其访华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有没有充分的依据?
答案:
①周恩来。指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不仅仅是礼貌问题,他们的行为代表着美国,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从拒绝握手到主动握手,是有历史原因的,是美国在不同时期推行不同对华政策的反映。
③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加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不断上升,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其对华敌视政策,而对于中国来说,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都十分有利,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了积极回应,这样,70年代出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从而导致“一个时代开始,一个时代结束”。
④有。首先,使世界两大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其次,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关系发展,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能互动]
背景: 关系恶化;中美继续敌对
50年代中期至年代末:一大片 含义:大力发展与 的友好关系
影响:改善了中国国际处境,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
外 外交 关系缓和
交 事业 70年代以来:重大突破和转机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外交僵局打破
事 发展 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业 对 看法的变化
的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政策
发 重视与 发展关系
展 对外开放
和 军队主要任务变化:推翻反动政权--保卫主权领土不受侵犯,巩固人民政权
国 国防 统一
防 建设 由单兵种向 合成军队演变
建 军队建设成就 实行
设 实行
发展 和国防
答案:中苏、亚非拉国家 、中美、战争与和平、不结盟、第三世界国家、军事编制、多兵种、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度、国防工业、科学技术
[疑难解析]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调整与国际地位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
特点:“一边倒”。
原因和作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对新中国政权构成极大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②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特点:“一大片”。
原因和作用: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b.50年代末起,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中苏关系紧张,我国的外交环境恶化。c: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③70年代
特点: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原因和作用:a.美苏争霸,美国趋于守势。b.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④1978年底以后
特点:“不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原因和作用:a.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世界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b.我国认为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c.改革开放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基本国策。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6.国防建设不是重点,可以略讲,做个简单交代就行了。
[预习导引]
1.下图所记录的历史事件之间有没有因果联系?如有,是怎样的联系?
图
1 图1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 图2.中日建交
答案: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导致出现与中国建立高潮,推动了中日建交,所以图1与图2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新时期外交方针政策是本节难点之一,建议采用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做到重点突出。
4.在学习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并探询原因。
2.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教师先出示中美关系的相关史料,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然后教师总结重点放在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上: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可先启发学生思考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中国外交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外交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导入本课。
2.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①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理应由它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操纵联合国,长期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斤在联合国之外。70年代,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及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强烈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②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联合提案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在联合国这个国际讲坛上,从此又听到了中国人民的声音;③重大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几乎一夜之间,有20多个国家同台湾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形势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的进行;中国重返联合国井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新中国外交为何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第一,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实践也证明了“一边倒”方针的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继续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妄图卷土重来。它极力阻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承认我国,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随后又公然扩大侵朝战争,威胁中国的安全。当时只有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向新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由此可见,当时要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得到援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同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巩固革命胜利的成果,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窒息新中国的阴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维护远东地区的和平,都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文化侵略的影响,使不少人对美国的物质文明抱有幻想,期望美国能给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以物质援助。特别是一部分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想借助美国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极力主张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以免得罪美国。明确阐明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联合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及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正义立场,对于打破一些人对美国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振奋革命斗争精神,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抵制,所以,苏共和斯大林对中共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在194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坚持自己的独立立场,斯大林错误地将南共开除出情报局,并与南斯拉夫中断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后,则对在中国革命中坚持自己独立立场的中共更加特别敏感和警惕。尤其是中共执行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准备吸收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新中国的政府工作,斯大林又怀疑中共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线。在此情况下,公开表明在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对消除苏共和斯大林的偏见和疑虑,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加强友谊和合作,也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一边倒”的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与新中国的国体相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绝不能因为后来中苏关系的破裂而对它在历史上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以至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