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敢于求异,大胆猜测。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探求从另外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老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又要善于挖掘那些具有探索性、解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的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在求异中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鲁肃把诸葛亮要他帮忙借船之事告诉周瑜,事情的结果又怎样呢?如果那天不发大雾,诸葛亮又会怎样呢?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思维的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品质。
5、拓展思维,异想天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们的创新思维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和创造性的成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没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二万里》,现今的登月计划、潜水艇如何能问世?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然后问“这是什么?”结果让人惊讶:幼儿园小朋友的答案各种各样,比如鸟的眼睛、星星、小石子、球等,而高中学生却只能说出一种答案――点。这说明小学生入学时的想象是非常丰富,作为教师有责任保持和发展他们的这种想象能力。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学生去想,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往往成为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科学小品文就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学习了《蝙蝠与雷达》一文,出示填空:
(1)科学家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可以用来 。
(2) 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应用于 。
(3)我从 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 ,可应用于 。
这是一道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从课文《蝙蝠与雷达》的仿生发明,联想扩展到生活中的多种仿生发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写出众多的不同答案,这既是语言和想象力的训练,又是运用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的训练。
4、把握小组讨论学习,激励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意识,关注社会生活,学会与人合作。
小组讨论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在于学生相互讨论。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仅能激活思维,展示个性,而且有利于收集处理信息,优化信息组合,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
小组讨论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同桌讨论运用于较小的问题和随机遇到的问题;前后桌讨论运用于难度中等的问题,可以常把这种讨论运用于理解语段;大组讨论运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首先要把握小组讨论有明确的目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重点突出,避免了旁逸斜出,浪费时间。其次要规定时限,既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又要限制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争论不休。讨论前给出明确时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求答的欲望;只有在大多数学生产生欲望时,小组讨论学习才水到渠成。所以教师要把握恰当时机,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认论,可以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错误时进行讨论,也可以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进行讨论。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别人,在相互合作中相互关心,合作包容,达到成果共同分享,竞争意识增强的目的;小组讨论学习能更好地给每个人平等参与的机会,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把时间有限的一节课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平等竞争的无限空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争辩,引发积极思考。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真情相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足够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保持每个学生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踊跃向上、活泼进取的姿态。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缩短和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激励的语言带进课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师在提问时可用“谁最勇敢先来试一试?”,“你有不同的想法吗?”,“谁能说得更好?”等语言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则可用“你的思维真活跃!”、“你有独到的见解!”、“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促使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对自己充满信心,促使其在课堂上能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争辩可以激活学生的机智,激发学生的灵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眼睛是亮亮的,脸儿是红红的,他们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小组内通力合作;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引经据典,组织语言。在辩论过程中,他们机智敏捷,踊跃发言,大胆表达,形成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争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委屈》一课,文中阳阳尊敬长辈的好思想不是直接写出来,也没有受到鼓励和表扬,而是被爸爸多次误解:“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这就是你抢大瓜的好处!”“要抢大瓜吃就没吃好瓜的份儿!”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人物受委屈时的情感,这里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认为爸爸应不应该批评阳阳?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爸爸应该批评阳阳,因为他并不知道阳阳为了把好瓜留给长辈吃而付出的努力,爸爸看到儿子抢大瓜吃当然要生气;有的学生认为爸爸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就乱批评人,错怪了阳阳,这是不应该的。接着让持相同观点的同学交流,然后分成两大组辩论,最后集体评议。这样在争辩中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老师都知道的是,卢雁红老师上的《台湾蝴蝶》,就是让学生积极争辩,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典范。我就不展开说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需提供这个舞台。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无穷的。
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
要求:1、根据上面材料选取一个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25、我国画竹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简要概括出第二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