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无 没有 略大 不易 淡蓝色
11.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图Ⅰ 图Ⅱ
(1)图Ⅰ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图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图Ⅱ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只剩下氮气和惰性气体等,因为氮气和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20%,故气体剩余的约占80%。
答案:(1)红磷过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全。
(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3)不可以;因为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没有减少,无法判断氧气?的量。
10.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g,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g。这句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思路解析:已知氧气的质量求空气的质量必须借助密度和体积。错解的原因是,利用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有空气的体积=10 L÷1/5=50 L。误认为空气成分按质量划分。
答案:不正确。应改为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L,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 L。
9.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固体物质;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结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问: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思路解析: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无气体生成,同时压强减小,可通过倒流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1)红磷 (2)广口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1/5(或21%)
(3)①红磷用少了,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②装置漏气,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③瓶内未冷却到室温使压强变大。
8.某次化学调研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思路解析:颜色、溶解性和容易撕碎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答案:C
7.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氢气冶炼金属
C.用盐酸除铁锈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思路解析: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有很强的制冷作用,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氢气冶炼金属,氢气生成水,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用盐酸除铁锈,把铁锈溶解,生成盐和水;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中和了土壤中的酸。
答案:A
6.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B.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C.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 D.水在加热时有小气泡产生
思路解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电流作用,没有新物质生成;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属于物质形状的改变,物理变化;水在加热中有小气泡产生,溶解在水里的气体挥发出来,物理变化。
5.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大有小,绝不溶于水的气体是没有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只能是氧气、氮气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
答案: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
4.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较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 B.舍勒
C.侯德榜 D.拉瓦锡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史。
答案:D
3.(经典回放)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仅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思路解析: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物质③④是微小粉尘颗粒,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若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面粉厂、棉纱厂等地就常常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①②③是易燃、易爆物,遇明火,就会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若产生的热和气体来不及散失就会引发爆炸。
本题易错选答案B。错因是没有认识到面粉尘、棉尘也是易燃、易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