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安徽新课改区,7)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思路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
答案:B
10.(2010江苏徐州中考,28) 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2000年,钢铁年总产量就已达到1.27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某钢铁厂日产含3%杂质的生铁2 240 t,则需要含Fe2O3 80%的赤铁矿多少吨?
解答:设需要含Fe2O3 80%的赤铁矿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x×80% 2 240 t×(1-3%)
答:需要含Fe2O3 80%的赤铁矿3 880 t。
8.(2010安徽新课改区中考,15) 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右图是铜陵铜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小明找到了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两种材料制作的四喜娃娃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青铜片。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这两种四喜娃娃?
区分纯铜和青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喜娃娃为什么生锈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铜变成铜绿时,空气中的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参加了反应。
(3)哪种四喜娃娃更容易生锈?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四喜娃娃中,青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他据此得出结论:青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
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科学?____________。
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铜四喜娃娃的铜绿中为什么会有褐色的锈斑?
由于有的青铜中含杂质较多,尤其是含铁,故在铜绿间还会有斑驳的、呈褐色的氧化铁。现有一些这种含褐色的锈斑粉末,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锈斑粉末中含有铁元素。
解析:青铜中含有活泼金属锡等,能够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而纯铜则不能。青铜属于合金,合金比纯金属更容易生锈,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空气)作用下,青铜容易产生铜绿,而纯铜不易于生锈。
答案:(1)在青铜和纯铜片上分别滴加稀盐酸
(2)H2O CO2
(3)不科学 因为两种四喜娃娃未在同等条件(时间、环境等)下进行比较
(4)将CO通入盛有锈斑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反应后取出管内物质,用磁铁悬吸,有固体附着,证明锈斑粉末中含铁元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也)
7.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
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右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______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是否存在氧气和水,是普通金属能否锈蚀的关键。围绕金属锈蚀的两个基本要素:氧气和水。设置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隔绝氧气(可采用植物油油封、蒸馏水去氧、密封隔绝空气、涂上油膜等方式),然后设置一组既有水分又有氧气的实验条件。对于铜而言,生锈的关键要素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所以在进行实验设置时,考虑这三个要素是关键。如果缺乏任何一个要素,生锈是很困难的。故我们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组合实验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组的设置。
答案:O2 CO2(或名称,下同) (1)B (2)CO2(或O2) (3)CO2和O2 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或缺少水这个条件,铜不能生锈)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或CO2)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或用右图表示) 从实验可知,铜比较难生锈
6.两同学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个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图一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你认为何处铁锈最明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同学采用图二装置,放置三个星期后,他能观察到的除了铁丝表面变化外,还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你得到了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水分和空气,分析时主要考虑是否具备上述条件。金属生锈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压强降低,使导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A处 因为此处既接触空气又接触水 导管中液面上升,高于水的平面 铁生锈要具备两个条件:与水接触,与氧气接触
5.下列环境中的金属最容易生锈的是( )
A.干燥的空气中 B.浸没在水中
C.干燥不透气的土壤中 D.潮湿的酸性土壤中
解析: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答案:D
4.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自然界中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防治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发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等金属的活动性极弱,在常温或高温时不与氧气反应,它们以单质形式存在于地壳中,故A项正确。
矿物的贮存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贮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为:银 16年;锡 17年;金 26年;铅 26年;锌 27年;铜 42年;铁 195年;铝 257年。故B项错误。
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可以保护金属。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重金属,如果将废旧电池任意丢弃,汞等重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如果将汞等重金属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项正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如用塑料袋来代替钢等,可以减少金属的使用,故D项正确。
3.为了初步确定某种铁矿石的种类,取该铁矿石用盐酸溶解,有气体放出,这种铁矿石的名称是( )
A.磁铁矿 B.赤铁矿 C.菱铁矿 D.大理石
解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含铁矿石,只有菱铁矿。
答案:C
2.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是指金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 )
A.易氧化 B.易还原 C.很稳定 D.很活泼
解析:“入于猛火”却“色不夺精光”,是指黄金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性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