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8  1796  1802  1806  1812  1814  1818  1824  1826  1832  1838  1842  1844  1848  1854  1856  1862  1866  1868  1872  1874  1878  1880  1882  1883  1884  1886  1887  1888  1890  1892  1896  1898  1902  1904  1908  1914  1916  1922  1926  1928  1932  1938  1944  1946  1952  1956  1958  1964  1968  1974  1982  3002 

2008年济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l-5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试题详情

2008年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详情

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25题。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老师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你本人的相符。

4.作答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试题详情

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5题,满分l3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陶_______(yě) ②______(yùn)育 ③异_______(qǔ)同工 ④闲情逸______(zhì)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兰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渴望而不可即”。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

    ②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落、嫩芽,我以偃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婆的摆舞。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

  ②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⑤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⑥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⑦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请你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智取”生辰纲的。

5.夏季来临,某物业公司准备在小区内喷洒除虫药水,时间:5月30日14:00~15:00。请你代物业公司拟一份告示(只需写出正文部分内容),告知小区居民。要求:内容清楚,语言简明、得体。(3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而往,暮而归               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以俟夫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也                 子子孙孙无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巴金《繁星》)

11.文中所描写的繁星有什么独特的美?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3分)

12.下面的一段文字描写月亮,与上文描写繁星相比较,它们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2分)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贾平凹《月迹》)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l3―15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13.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1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2分)

15.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璧”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6.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17.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臣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18.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2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2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2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第三部分(60分)

25.作文。(60分)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

请你以“聆听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试题详情

2008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人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用《<论语>十则》中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班级开展“人间有爱”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2―6题。

【爱心抒怀】

2.下面是小军写的一段演讲稿,请按照要求答题(6分)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倒 tā (  )的房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  )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捧出一颗(   )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击风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2)依次在方框中填入所缺的标点。

【爱心奉献】

3.小勇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为其补充一两句议论性文字。(2分)

汶川一震,举国悲痛。各界人士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飞人刘翔两次共捐出了350万元,还想着为灾区人民再做些事实。主持人倪萍捐出了100万元,还在带动更多的人去募捐。火炬手金晶捐献了6000元,她只是刚刚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有个路人给了一位卖艺人100元钱,那位艺人道谢之后,转身九将钱投入了不远的赈灾捐款箱。100元不算多,但也许已是那位街头艺人平时好几天的收入……有捐款,就有数额;有数额,就有高低。此高彼低,你厚我薄,难免会有些议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                                                         

4.介绍下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3分)

    内容:                                     

    含义:                                     

【爱心寄语】

5.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2分)

    示例:妈妈                      妈妈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击碎钢筋水泥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6.四川绵竹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南京治疗,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他 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言写下了一段赠言: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2分)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                  木兰当织 

    B.然终不山空人静          徐公不君之美也

    C.时风铎                  隔簋竹,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          道不通,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长勺

    B.万钟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D.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重13--17题。(4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来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应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8.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答:                                                   

19.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答:(1)                                                    

    (2)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答:                                                   

2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答:                                                   

三  (50分)

23.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2008湖北省宜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 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里只交答卷。

自然篇?汉字(10分)

试题详情

2008年湖北省内江市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经过前段时间的复习,你的语文水平一定有所提高,这份试卷将是对你语文学习的一次检测。相信你肯定能轻松地完成。注意把字写好,安排好时间。祝你成功。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阳谷县实验中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

初三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试题详情

  2008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语文试卷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16 分 )

注意事项:

       1. 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