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某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他们设计实验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CO3-=CuCO3↓+CO2↑+H2O.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是HCO3-+H2O?H2CO3+OH-、Cu2++2OH-=Cu(OH)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两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①在研究沉淀物组成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②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
③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
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
正确的顺序是cab(填选项序号,下同). 若未进行步骤b,将使测量结果偏低.
为了准确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否需要在分液漏斗上部和集气瓶之间连接橡胶管:否.
④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31n}{11m}$×100%.
(4)丙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分析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HCO3-电离生成H+和CO32-,CO32-与Cu2+反应生成CuCO3沉淀,H+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铜离子交换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促进水解反应进行;
(3)①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应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
②为准确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应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
③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先通入过量经NaOH处理的空气,排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实验,最后还要通入过量经NaOH处理的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在分液漏斗上部和集气瓶之间连接橡胶管是为了保持两个装置中气压相等,使硫酸顺利滴下,对准确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没有影响;
④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g,应为CO2的质量,则n(CuCO3)=$\frac{ng}{44g/mol}$,以此计算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4)除题中实验方案外,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等方法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HCO3-电离生成H+和CO32-,CO32-与Cu2+反应生成CuCO3沉淀,H+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
反应的方程式为:Cu2++2HCO3-=CuCO3↓+CO2↑+H2O,
故答案为:Cu2++2HCO3-=CuCO3↓+CO2↑+H2O;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是:HCO3-+H2O?H2CO3+OH-、Cu2++2OH-=Cu(OH)2↓;
故答案为:HCO3-+H2O?H2CO3+OH-、Cu2++2OH-=Cu(OH)2↓;
(3)①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应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
故答案为:过滤;干燥;
②为准确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应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
③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先通入过量经NaOH处理的空气,排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即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一段时间之后,再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最后还要通入过量经NaOH处理的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即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如若未进行步骤b,将使测量结果偏低;在分液漏斗上部和集气瓶之间连接橡胶管是为了保持气压相等,使分液漏斗中硫酸顺利流下,该装置中不需要此操作,且与准确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cab; b;否;
④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g,应为CO2的质量,则n(CuCO3)=$\frac{ng}{44g/mol}$=$\frac{n}{44}$mol,
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frac{31n}{11m}$×100%;
(4)除题中实验方案外,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等方法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与装置的理解评价、对实验操作的理解、物质含量的测定、化学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某小组欲探究Cl2的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反应实验Cl2+KOH+KI→KIOX+KCl+H2O(未配平)
Ⅰ【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

A  MnO2      B  饱和食盐水     C  KI、KOH混合溶液    D  AgNO3溶液
E  NaOH溶液       F 浓盐酸
(1)仪器A的名称蒸馏烧瓶,制备时加入MnO2应多余理论量,其原因是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装置A、B中氯气有残留
(2)当D装置中出现浑浊(或有白色沉淀) 时,停止加热.
Ⅱ【检验产物】
①精确取C中液体20.00mL(均匀)于锥形瓶中,加入KI(过量)和足量稀硫酸
②向上述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变蓝,用0.5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耗Na2S2O3溶液25.20mL.
已知:原C中KI的浓度为0.1000mol/L;I2+2S2O32-=2I-+S4O62-
(1)写出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x-1)I-+IOX-+2xH+=xI2+xH2O
(2)计算,x=3.15,其与理论值相比偏高(高或低),主要原因是C中有残余氯气,会氧化KI生成I2
(3)若想修正此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所取的20.00mL液体,赶走溶在其中的氯气
Ⅲ【探究反思】
同学甲提出反应历程猜想
①Cl2先和 I-反应生成I2,I2再和Cl2反应生成 IOX-
②Cl2先和 OH-反应生成 ClO-,ClO-氧化I-直接生成IOX-
(1)甲同学在KI、KOH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入一滴新制氯水后,溶液迅速变蓝,他认为此现象可证实猜想①
(2)甲同学想测滴入氯水后用pH试纸测溶液pH,从pH变化以进一步证实猜想.乙同学认为应用pH计实验.pH试纸不宜使用的原因是溶液为蓝色,影响pH试纸颜色观察
(3)不断加入氯水,由pH计测得数据作图如下,请分别写出图象对应的猜想.
9.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镍、铁、钙、镁合金为主)制取草酸镍(NiC2O4•2H2O),再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已知草酸的钙、镁、镍盐均难溶于水.如工艺流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为加酸溶解,过滤.
(2)生产过程中多次进行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完全相同的是bc(填字母).
①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②加热食盐溶液制备NaCl晶体
③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  ④用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中氧化性离子
⑤配制10%的硫酸钠溶液
a.①⑤b.②⑤c.①④d.③④
(3)①加入H2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加入碳酸钠溶液调pH至4.0~5.0,其目的为促进铁离子水解沉淀完全;
③加入NH4F后除掉的杂质是Ca2+、Mg2+
(4)草酸镍(NiC2O4•2H2O)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在高温下煅烧,可制得Ni2O3,同时获得混合气体.草酸镍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iC2O4$\frac{\underline{\;高温\;}}{\;}$Ni2O3+3CO↑+CO2↑.
(5)工业上还可用电解法制取Ni2O3.用NaOH溶液调NiCl2溶液的pH至7.5,加入适量Na2SO4后利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有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ClO-氧化Ni(OH)2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OH)2═Cl-+Ni2O3+2H2O.a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a mol.
(6)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3NiO(OH)+NaOH+H2O=3Ni(OH)2+NaAlO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