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NH3分子的电子式: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分析 A.为甲烷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
B.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7,最外层为7个电子;
C.氨气中含有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

解答 解:A.甲烷为正面体结构,由原子相对大小表示空间结构为比例模型,则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A错误;
B.氯原子的最外层电数为7,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氨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氮原子的一对未成键电子对,氨气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O=C=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结构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质量摩尔浓度”也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它的含义是: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单位为 mol•kg -1或 mol•g-1
含NaOH 14%的NaOH的溶液,在20℃时密度为1.153g•cm-3,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4mol/L;NaOH的质量摩尔浓度为4.075mol/Kg;
(2)将该溶液加热升高温度以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下列物理量中不发生变化的是D
A.溶液的密度
B.溶液的体积
C.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D.NaOH的质量摩尔浓度
(3)从浓度值的稳定性方面来看,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相比较,更优越的是质量摩尔浓度;从溶液配制方便性的方面来看,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相比较更优越的是质量摩尔浓度.
(4)请你在完成对问题“(3)”的回答之后 以“一分为二”的观点 用简短的语言谈一下对几种不同的表示溶液组成方法的观点物质的量浓度会因为温度的改变进而溶剂体积和溶液密度改变,导致数量值与实际存在差异,而质量摩尔浓度却不会因此改变,因为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恒定的,所以无论体积或者密度如何发生变化,对数值不会有影响.所以相对来说质量摩尔浓度是有优越性的..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Na2SO3$\stackrel{开始分解>600℃}{→}$Na2S+Na2S4(反应未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若某种固体物质受热发生了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后一定有气体生成
C.一定有多种物质生成      D.一定是吸热反应
Ⅱ、(1)在该实验中,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固体试样跟盐酸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
(3)为检验分解产物中生成的SO42-离子,其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若物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42-有存在.
(4)取上述受热后的固体试样进行分析,测得其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39%,通过计算知该产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