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1)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mol)I1I2I3I4
A93218211539021771
B7381451773310540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2)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往其中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Br)(NH35]SO4,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3)参考下表中的物质熔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NaFNaClNaBrNaINaClKClRbClCsCl
熔点(℃)995801755651801776715646
根据上表数据解释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变化规律随阴阳离子的半径增大,熔降低点.
(4)C60可用作储氢材料.C60的结构如图1.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不正确,并阐述理由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3:1.
σ
(5)三聚氰胺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3,则其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sp2、sp3,l mol三聚氰胺分子中含15molσ键.
(6)碳化硅的晶胞与金刚石的晶胞相似如图4,设晶胞边长为a cm,碳原子直径为b cm,硅原子直径为c cm,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2π({b}^{3}+{c}^{3})}{3{a}^{3}}$×100%.(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分析 (1)由表中电离能可知,二者第三电离能都剧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都为短周期元素,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故A为铍、B为Mg,镁是12号元素,BeCl2分子中Be的成2个σ键,杂化轨道数为2,采取sp杂化,没有孤对电子对;
(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配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内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加入AgNO3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内界配体,加BaCl2溶液时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为外界离子,据此书写配离子化学式,根据配体的数目可确定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3)离子晶体中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键强度越大,熔点越高,所以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与卤离子及碱金属离子的半径有关,随着半径的增大,熔点逐渐降低;
(4)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根据晶胞的结构,利用均摊法计算出每个晶胞结构各离子的个数;
(5)根据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原子成键特点判断杂化方式,每个共价键中有且仅有一个是σ键,据此判断σ键的数目;
(6)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Si原子数目,进而计算晶胞中含有C、Si原子总体积,计算晶胞的体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frac{晶胞中C、Si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

解答 解:(1)由表中电离能可知,二者第三电离能都剧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都为短周期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故A为铍、B为Mg,镁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BeCl2分子中Be的成2个σ键,杂化轨道数为2,采取sp杂化,没有孤对电子对,为直线型,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直线型;
(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配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内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加入AgNO3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内界配体,加BaCl2溶液时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为外界离子,所以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Br)(NH35]SO4,根据配体的数目可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Co(Br)(NH35]SO4;6;
(3)离子晶体中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键强度越大,熔点越高,所以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与卤离子及碱金属离子的半径有关,随着半径的增大,熔点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随阴阳离子的半径增大,熔降低点;
(4)尽管C60中C-C键的键能可能大于金刚石,但其熔化时并不破坏化学键,因此比较键能没有意义,根据晶胞的结构,利用均摊法可知,在晶胞中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frac{12}{2}$:($8×\frac{1}{8}$+1)=3:1,
故答案:不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3:1;
(5)三聚氰胺分子中处于环上的N原子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氨基中N原子成2个σ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N原子采取sp3杂化,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故1个三聚氰胺分子含有15个σ键,则1mol三聚氰胺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15NA
故答案为:sp2、sp3;15;
(6)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原子数目=8×$\frac{1}{8}$+6×$\frac{1}{2}$=4、Si原子数目=4,晶胞边长为a cm,则晶胞体积为a3cm3,碳原子直径为b cm,则晶胞中C原子总体积=4×$\frac{4}{3}$×π×( $\frac{1}{2}$b)3cm3=$\frac{2}{3}$πb3cm3,硅原子直径为c cm,则晶胞中Si原子总体积=4×$\frac{4}{3}$×π×( $\frac{1}{2}$c)3cm3=$\frac{2}{3}$πc3cm3,故晶胞中C、Si原子总体积=$\frac{2}{3}$πb3cm3+$\frac{2}{3}$πb3cm3=$\frac{2}{3}$π(b3+c3)cm3,故晶胞的空间利用率=$\frac{\frac{2}{3}π({b}^{3}+{c}^{3})}{{a}^{3}}$×100%=$\frac{2π({b}^{3}+{c}^{3})}{3{a}^{3}}$×100%,
故答案为:$\frac{2π({b}^{3}+{c}^{3})}{3{a}^{3}}$×100%.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子结构与性质、杂化轨道、晶胞计算、空间利用率的计算等,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B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是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图2中c(填字母)
(3)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氧化剂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4)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剂.
(6)用如图3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①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只写第一步)
③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C(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