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现有①液态氧 ②氢氧化铁胶体 ③食盐水 ④纯碱 ⑤氢氧化钾 ⑥空气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 | 盐 ③④ | B. | 混合物 ②③⑥ | C. | 纯净物 ④⑤⑥ | D. | 碱 ④⑤ |
分析 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
水溶液中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解答 解:①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属于纯净物;
②氢氧化铁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③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④纯碱是碳酸钠,为纯净物,属于盐;
⑤氢氧化钾是碱,属于纯净物;
⑥空气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A、属于盐的为④,故A错误;
B、属于纯净物的①④⑤,故B错误;
C、属于碱的是⑤,故C错误;
D、属于混合物的为②③⑥,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理解应用,概念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可用于制镍催化剂,某小组用废镍催化剂(成分为Al2O3、Ni、Fe、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如图1:
已知:①Ksp(CaF2)=1.46×10-10,Ksp(CaC2O4)=2.34×10-9.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镍的浸出率.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2.“酸浸”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c(填字母).
a.30℃、30min b.90℃、150min c.70℃、120min d.90℃、120min
(3)证明“沉镍”工序中Ni2+已经沉淀完全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H4)2C2O4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Ni2+已经沉淀完全.将“沉镍”工序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用75%乙醇溶液洗涤、110℃下烘干,得草酸镍晶体.用75%乙醇溶液洗涤的目的是洗去(NH4)2SO4杂质、便于烘干、减少草酸镍晶体损失.
(4)在除铁和铝工序中,应先加入H2O2氧化,再加氢氧化镍调节pH值的范围为5.0≤pH<6.7.第2步中加入适量NH4F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杂质Ca2+.
(5)将得到的草酸镍晶体在真空中加热至320℃分解可重新制得单质镍催化剂,写出该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NiC2O4•2H2O$\frac{\underline{\;320℃\;}}{\;}$Ni+2CO2↑+2H2O.
(6)已知废镍催化剂中镍的质量分数为5.9%,则100kg废镍催化剂最多可制得18.3kg草酸镍晶体(Ni:59,C:12,H:1,O:16).
已知:①Ksp(CaF2)=1.46×10-10,Ksp(CaC2O4)=2.34×10-9.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1 | 3.2 |
Fe2+ | 5.8 | 8.8 |
Al3+ | 3.0 | 5.0 |
Ni2+ | 6.7 | 9.5 |
(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镍的浸出率.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2.“酸浸”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c(填字母).
a.30℃、30min b.90℃、150min c.70℃、120min d.90℃、120min
(3)证明“沉镍”工序中Ni2+已经沉淀完全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H4)2C2O4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Ni2+已经沉淀完全.将“沉镍”工序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用75%乙醇溶液洗涤、110℃下烘干,得草酸镍晶体.用75%乙醇溶液洗涤的目的是洗去(NH4)2SO4杂质、便于烘干、减少草酸镍晶体损失.
(4)在除铁和铝工序中,应先加入H2O2氧化,再加氢氧化镍调节pH值的范围为5.0≤pH<6.7.第2步中加入适量NH4F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杂质Ca2+.
(5)将得到的草酸镍晶体在真空中加热至320℃分解可重新制得单质镍催化剂,写出该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NiC2O4•2H2O$\frac{\underline{\;320℃\;}}{\;}$Ni+2CO2↑+2H2O.
(6)已知废镍催化剂中镍的质量分数为5.9%,则100kg废镍催化剂最多可制得18.3kg草酸镍晶体(Ni:59,C:12,H:1,O:16).
20.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及装置示意图如图表:
实验步骤如下:
Ⅰ.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6mL 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mL环己醇.
Ⅱ.水浴加热三口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一90℃水浴加热约10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50%的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0.4 mol/L.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使用时要从下口(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
(3)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溶液上方倒扣的漏斗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为使反应温度不致过高,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5)进行该实验时要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否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试列举两条可能的后果: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放热过多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6)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和苯洗涤晶体.
物质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0.962g/cm3 | 25.9℃ | 160.8℃ | 20℃时水中溶解度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
己二酸 | 1.360g/cm3 | 152℃ | 337.5℃ | 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
Ⅰ.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6mL 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mL环己醇.
Ⅱ.水浴加热三口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一90℃水浴加热约10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50%的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0.4 mol/L.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使用时要从下口(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
(3)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溶液上方倒扣的漏斗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为使反应温度不致过高,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5)进行该实验时要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否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试列举两条可能的后果: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放热过多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6)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和苯洗涤晶体.
14.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
离子 | Na+ | Ba2+ | Cl- | X |
个数 | 3a | 2a | a | b |
A. | NO3-、4a | B. | CO32-、3a | C. | OH-、6a | D. | SO42-、3a |
1.下列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 CO+H2O?CO2+H2 | B. | H2PO4-+H2O?HPO42-+H3O+ | ||
C. | Cl-+H2O?HCl+OH- | D. | HS-+H2O?H2S+OH- |
18.向 100mL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相同状况)随铁粉 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 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 | OA 段产生的是 NO,BC 段产生氢气,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 | |
B. | AB 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 | |
C. | 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 0.3mol | |
D. | H2SO4 浓度为 2.5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