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

--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ī )--鸟雀、冖--笼罩、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自--鼻、

目---眼、 尸 --身体……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自怨自艾”中的“刊”“艾”从形旁上看均应该与“刀”有关;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有许多学生对2001年春季北京卷试题中“袖空牒窃印”中的“牒”字不理解,而实际上“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学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此条款要注意两点:1、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2、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一)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北京师院出版的《中学文言常用词词典》是主编饶杰腾对80年版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文课文(总字数为28348个)所用词汇(3394个)进行研究;参考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常用词部分(1086个),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字为800个左右。

蒋传一先生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用“逐层切割”和“数频统计”法对88年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诗文共68657个语料进行分析,得出高频和次高频实词489个。

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这些应该是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

2002年高考语文科说明确定为120个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复习实词时,重点掌握课本的内容:散布在教材的各个知识短文和附录。

当然,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高三复习手头均有一些参考资料,可能更全面些。

 0  530  538  544  548  554  556  560  566  568  574  580  584  586  590  596  598  604  608  610  614  616  620  622  624  625  626  628  629  630  632  634  638  640  644  646  650  656  658  664  668  670  674  680  686  688  694  698  700  706  710  716  724  447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