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在美国爆发
1.相对稳定局面形成
2各国工业生产增长;美、日~直向前发展,法、德、英先后超过战前水平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发展推动社会变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本课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课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措施。
教学要点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1929-l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罗斯福衅政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藉以消除危机。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2.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四、农业集体化
五、1936年苏联宪法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列宁 斯大林
重要词语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你是怎样理解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名言的?
答: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这就是“苏维埃政权”。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力极大发展,这就是“全国电气化”。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 选择:B
二、 填空:1928;一、二》
三、 资料分析:俄共(布)1921年3月通过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的
_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_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及其效果一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二、苏联的成立
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制订
2新经济政策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