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
施教策略:结合生活实例,教师启发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散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概括总结
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程序: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巩固知识、温故知新)
课题引入:显示燃烧的定义
引导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
实验验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够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燃烧。
引导: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
提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先讨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应该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燃烧实验。1. 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是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