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出题形式丰富,其考查方式举例如下:

⑴ 电解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极名称或电解产物的确定、根据电极变化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或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或属性等。

例1 (2002年河南)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

A、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D、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分析: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答案为B、C。

⑵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等。运用电子守恒原理解答较好。

例2 (2002年春季)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价)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Ag)︰n(Hg)=2︰1

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C、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      D、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

分析:通以相等的电量即是通过相同的电子数,银和亚汞都是+1价,因此,得到的单质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也应相等;又因电解的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故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不可能为HgNO3,只能为Hg2(NO3)2。所以,正确选项为D。

⑶ 联系生产生活:主要是新技术、新情景等问题的处理。

例3 (2002年上海)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分析: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2NaCl+2H2O     2NaOH+H2↑+Cl2↑,副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则可推知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溶液,其中起消毒作用的是NaClO溶液。电解过程中阴极产生H2,结合图示,消毒液发生器的液体上部空间充满的是H2,故电源a极是负极,b为正极。所以答案为B。

⑷ 综合应用:与物理学中的电路分析、电流强度、电阻、能量转化等联系渗透,也可以与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如航天飞船)等综合测试。命题的灵活性大,学生思维空间的自由度也较大,正符合“3+X”考试精神。

例4 (2003年春季)如图是可用于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是两块纯铜片,插在CuSO4稀溶液中,铜片与引出导线相连,引出端分别为X、Y。

⑴ 当以I=0.21A的电流电解60min后,测得铜片A的质量增加了0.25g,则图装置中的X端应与直流电的   极相连,它是电解池的    极。

⑵ 电解后铜片B的质量       (答“增加”、“减少”或“不变”)。

⑶ 列式计算实验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已知电子电量e=1.60×10–19C)

分析:⑴因为铜片A的质量增加,A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X端应与直流电的负极相连接。⑵铜片B则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其质量减少。⑶NA=64g·m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的A、B两个电解池中的电极均为铂,在A池中加入0.05 mol / L的CuCl2溶液,B池中加入0.1 mol / L的AgNO3溶液,进行电解。a、b、c、d四个电极上所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2∶4∶1     B. 1∶1∶2∶1

     C. 2∶1∶1∶1     D. 2∶1∶2∶1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更有效,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记的牢靠、记的长久,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尤其是还有影响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原电池知识在打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更应该在理解上多下工夫。把握四点:

⑴ 重基础,不能放松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是电解原理,它涉及的概念、电解反应类型等是比较多的,掌握这些内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可以说就完成了一大半,因此,在思想上应有“重基础、夯基础”的观念,在行动上要有“应用基础、落实基础”的意识。只有这样,你才能较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基础知识都熟悉了,解题时才能“生巧”、才能灵活。“重基础,不放松”这也是理解知识的前奏。

⑵ 抓关键,把握实质  无论是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还是一个基本模型的分析、基本反应式的书写等,要提纲挈领地抓住其关键内容,比如电解概念的中心词有:电流、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阴阳极等,它告诉我们:①必须有外加电源,这是与原电池的最大区别;②要有电解质做介质或参与反应;③一定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情况(这也是电解原理的核心内容),其它如发生中和反应等的物质就不能构成电解池的条件;④电极名称与原电池有区别。这样来理解问题,既能加深印象,又容易把握实质。又比如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得失电子的数目始终是相等的,理解了这一条规律,有关电解问题的计算就好处理了。

⑶ 用对比,发现异同  对比是深化理解的“良药”,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学科方法。可以将有联系或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如电解知识与原电池知识、电解池与电镀池等;也可以将形似而质异或形异而质似的习题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下例:

[题目] 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

A、Ⅰ和Ⅲ附近    B、Ⅰ和Ⅳ附近

C、Ⅱ和Ⅲ附近    D、Ⅱ和Ⅳ附近

此题通过习题的形式将电解知识与原电池知识揉和在一起。学生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从概念、模型、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等方面去区分,这些知识都弄清楚了,才能顺利解答此题。在概念学习中可以此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区分电解知识与原电池知识,达到“在应用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的效果。分析从略,答案为B。

⑷ 有问题,及时解决  在知识理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解题过程中最容易暴露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修正,以强化正确记忆。如理解和记忆离子放电顺序时,既要记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具体情景分析问题,如下例:

[题目] 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molCu2+和X3+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见图示。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Cu2+>X3+>H+    B、H+>X3+>Cu2+

C、X3+>H+>Cu2+    D、Cu2+>H+>X3+

分析:有些学生没认真分析,就将X3+与Fe3+联系起来,选择C答案。这其实是简单记忆阳离子放电顺序导致定势思维造成的结果。本题的解题信息在图象中:一通电就有固体析出,且通过0.2mol电子后,再没有固体析出了,说明是Cu2+放电的结果。X3+不放电,故答案应为D。

上例充分说明理解的重要性,也强调记忆的灵活性。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理解的归宿。将记住的东西置于知识出现的背景中,并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处理,掌握学过的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0  6632  6640  6646  6650  6656  6658  6662  6668  6670  6676  6682  6686  6688  6692  6698  6700  6706  6710  6712  6716  6718  6722  6724  6726  6727  6728  6730  6731  6732  6734  6736  6740  6742  6746  6748  6752  6758  6760  6766  6770  6772  6776  6782  6788  6790  6796  6800  6802  6808  6812  6818  6826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