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广义的定义是: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这个定义,下列物质发生的反应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C.水在直流电下发生分解 D.碳酸钙高温分解
[解析]本题是一道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有关的信息给予题。依据题中信息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必需具备反应前后物质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按照题中此信息进行分析:A中高锰酸钾发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此反应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中碱式碳酸铜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故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中水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和氧两种元素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由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例5]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O3)可以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里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表示其化学式),它能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M
+ O3 = MO + O2 ; MO + O = M + O2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氯氟烃在前一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由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作为氧化剂的物质在反应中是失去氧,作为还原剂的物质在反应中是得到氧,由前一个反应可知,M得到臭氧中的一个氧原子变为MO,故M充当了还原剂;对比前后反应由于反应前有M参加,反应后又在生成物中出现M,故M在整个反应中其种类未发生改变,充当催化剂的作用。
[能力训练]
★1.下列变化,必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A.CuO →CuSO4 B.NaOH→Na2SO4
C.CO2→CO D.Fe →Fe3O4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从得失氧的角度或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 B.实验室制氢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衣物上沾了KMnO4溶液的污迹不易洗去,若用维生素C制成的溶液擦洗,就能很快洗掉污迹。测知溶液中,有Mn2+、则可以推知在擦洗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反应中维生素起了______________作用。
★5.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化学式为C25H32)。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引燃,最终使火柴杆着火,请按先后顺序依次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的反应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的“药金”外观和金相似,常误认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炉甘石(含ZnCO3)、赤铜(含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度左右即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已知碳酸锌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据此回答:(1)写出上述过程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的观点看,“药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生成污染空气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水可以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科学研究表明空气中的另一种污染物一氧化碳可以用来还原一氧化氮而得到氮气和二氧化碳,并消除污染。
写出一氧化氮转变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氧化碳还原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及提示]
1.D. 提示:要加入氧化剂必需是反应物得到氧被氧化,对比选项,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