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分)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实验中预料之外的现象往往包含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下面是该实验小组进行“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预料之外的现象研究:
①铝丝表面附上的铜没有紧密吸附在铝丝的表面而是呈蓬松的海绵状;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快,经点燃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科学研究还离不开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铝丝表面产生氢气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
取4根去油去锈的铝丝为A组直接和下列溶液反应,4根下半截缠上细铜丝的铝丝为B组和下列溶液反应,再取前面实验中得到的附有海绵状铜的4根铝丝洗净后作为C组和下列溶液反应作比较,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
热水 |
硫酸铜溶液(2.0mol/L) |
氯化铝热溶液(2.0mol/L) |
饱和氯化钠 热溶液 |
A |
只在开始时 有少量气泡 |
气泡较多,但比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少 |
有气泡, 比热水多 |
气泡比热水稍多,但比氯化铝溶液少 |
B |
气泡比相应A多 |
气泡比相应A多 |
气泡比相应A多 |
气泡比相应A多 |
C |
气泡比相应B多 |
气泡比相应B多 |
气泡比相应B多 |
气泡比相应B多 |
实验现象说明氢气的生成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试推测该同学原来的猜想有哪些(不一定填满,不够也可以自己添加):
①反应生成的铜和铝组成原电池促进铝和水反应;
② ;
③ ;
④ ;
18. (10分) A、B是下列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中的某一种:①混有少量盐酸的MgSO4溶液,②A12(SO4)3溶液,③明矾溶液,④Ba(OH)2溶液,⑤NaOH溶液。现向溶液A中逐滴加入溶液B,用得到的沉淀质量与所加B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大致可画如右图像(未画完整,而且“大致”的意思是只需保证从一开始就有沉淀,最后沉淀的量为一定值即可,不必拘泥于斜率的大小)。
(1)符合这一图像的组合有多组,如表中的①和④,请你将其他所有可能的组合填入下表中(已填了两组,不一定填满,如果空格不够还可自行补充)。
A |
① |
④ |
|
|
|
|
|
|
B |
④ |
① |
|
|
|
|
|
|
(2)若向试剂④中逐渐加入试剂①,请画出生成的沉淀质量(y)与所加溶液体积(x)的关系曲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