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010,厦门)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如图6-15所示,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 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填入表6-8.
表6-8
|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我对气体的猜想是 |
|
|
|
我猜想的依据是 |
|
|
|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的正确性.填写表6-9的实验报告:
表6-9
实验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
|
|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举例(如表D6-2):
表D6-2
|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猜想 |
空气 |
二氧化碳(CO2) |
氮气(N2) |
依据 |
防止挤压变形 |
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 |
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 |
(2)答案举例(如表D6-3):
表D6-3
实验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
①用针筒将包装袋内气体取出,将其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袋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
②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的气体用针铜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燃烧情况 |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包装袋内气体是氮气 |
(3)空气
31.(2010,厦门)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制定的国际公约.某研究小组为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用50mL注射器吸取红色含酚酞的稀氨水(氨水是一种碱,具有碱的性质)10 mL并密封,然后在下列地点分别抽取空气到50mL刻度处,堵住注射器吸入口,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溶液的红色褪去。记录数椐如表6-7。
表6-7
取样地点 |
平均抽气次数(n) |
气体CO2的体积分数 |
空旷的操场上 |
30 |
0.030% |
在刚下课的教室里 |
20 |
① |
汽车流量转较大的车站旁 |
15 |
② |
(1)已知抽气次数与CO的含量(体积)成反比,请计算并填写上表的①②两个空格.
(2)这个实验中使红色褪去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提出一个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0.045%;②0.060%.
(2)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减弱,至接近中性时,使酚酞褪色
(3)答案举例: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类:使用H2等新能源;控制汽车增长等
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类;植树造林;设法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等.
图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