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12  2320  2326  2330  2336  2338  2342  2348  2350  2356  2362  2366  2368  2372  2378  2380  2386  2390  2392  2396  2398  2402  2404  2406  2407  2408  2410  2411  2412  2414  2416  2420  2422  2426  2428  2432  2438  2440  2446  2450  2452  2456  2462  2468  2470  2476  2480  2482  2488  2492  2498  2506  3002 

2007年威海市初中结业考试

历 史

亲爱的同学:

    你好!历史使人智慧。三年的历史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感悟,下面就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吧!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第Ⅱ卷密封线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3.第Ⅰ卷的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4.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答卷。

好了,平静一下心情,开始认真答卷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试题详情

2007年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初三历史、地理、生物

试题(历史部分)

试题详情

2007年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试题

第一卷 选择题(历史部分16分)

11.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

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

12.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A.推行郡县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开创科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小明从历史网站的《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

C.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4.右图所示机构的建立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      B.《汉漠拉比法典》      C.阿拉伯数字       D.佛教

1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能实现!” 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产生于

A.十月革命胜利后            B.《独立宣言颁布》时

C.《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D.巴黎公社失败后

18.下列国际组织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第二卷(历史部分34分)

1.(9分)北京(北平)在近代历史上历尽沧桑,饱经风霜,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历程,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抗争足迹。请你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到学校时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A              B            C   

(1)图A所示的场景发生在哪一年?写出另外两次强攻占北京的侵华战争。(3分)

(2)图B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3)图 C与哪次战役有关?参加这一战役的哪两支解放军部队?(3分)

2.(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7分)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

自由的。

        一《权利法案)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该国家确立了哪种政治体制?(3分)

(2)材料二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写出这次革命中的两件大事(3分)

(3)材料三是谁颁布的?(1分)

(4)上述三个文件对欧关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4.(7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两次世界大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完成下列表格: (5分)

战争

战争性质

战役名称

战役结果或影响

第一次

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战争

 

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第二次

世界大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

(2)请围绕表格内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题目。要求文字简洁,观点鲜明。(2分)

试题详情

2007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历史试题

11.史书记载:主父住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1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13.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14.右图被称作“历史性的握手”,它直接导致了

文本框:  
1972年 周恩来迎接尼克松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三代坚强的领导集体与核心。回答15一16题。

15.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16.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7.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休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8.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福特         D.卡尔?本茨

1991年底签订的《马斯特里峙特条约》明确阐明欧洲联盟的建立,“考虑到结束欧洲大陆分裂的历史重要性和创立欧洲建设坚实基础的需要”。回答19-20题。

19.导致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而严重分裂的主要矛盾有①英德矛盾

②法德矛盾③日俄矛盾④英美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A                 B                   C                   D

34.(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残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同列祀典乎?

―王应安《柳南续笔》

原文大意::现在棉布广泛应用,用来御寒保暖,无论老少贵贱都离不开它。棉布成为后世的主要衣被原抖,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丝绸,这都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难道不应该像拜祭神灵一样崇敬她,让她享有与蚕神螺祖同等的祭祀吗?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是指什么?(2分)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4分)

(3)黄道婆的成就对她的故乡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5.(11分)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图一 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日军在沈阳向中国军队进攻

 

 

 

 

图三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   图四 上海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1))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框内的相关内容。

国别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图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2分)

图二

(1分)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图三

(2分)

(2分)

图四

抗日战争胜利

(2分)

 (2)某中学定于2007年7月7日举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请你按此主题帮助该校设计两项活动。(2分)

35.(14分)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时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 (2分)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 (2分〕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人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本土化之路。请列举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4分,举出两项即可)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菏泽市定陶县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博山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历史试题

注:本次考试设卷面分2分,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者适当加分,书写潦草、不规范、有错别字适当扣分,并计入总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博山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注:本次考试设卷面分2分,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者适当加分,书写潦草、不规范、有    错别字适当扣分,并计入总分。

试题详情

2007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中国近现代史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