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1)若电压表的示数为U0,则I=$\frac{{U}_{0}}{{R}_{0}}$.
(2)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电池内阻不是(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0.295μA,电动势为2.67v
(3)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如图乙所示.已知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当实验二中滑动变阻器也为该值时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0.065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流大小.
(2)电源的U-I图象的斜率表示其内阻,根据斜率的变化可以知道内阻的变化情况,图象与纵轴交点表示电动势,与横轴交点表示短路电流.
(3)根据路端电压大小从图象a上找到路端电压为1.5V的点A,连接OA,OA与图b的交点即对应的功率即为实验二外电路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1)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电阻为R0;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I=\frac{{U}_{0}}{{R}_{0}}$
(2)电源的U-I图象的斜率表示其内阻,由图象可知其斜率不断变化因此电源的内阻不是常数,根据图象可知其电动势为2.67V,短路电流为0.295mA
④若实验一中路端电压为1.5V时,由图线a可知,I=2.15×10-4A,即图中的A点,取坐标原点为O,用直线连接OA,则OA的斜率代表该外电路的电阻R外=R0+R,为一定值,直线oa交图b于B点,由图可知B点的坐标为(0.68,9.6×10-6A),则实验二中测得外电路的功率为:P=UI=0.68×9.6×10-6=6.5×10-5=0.065mW.
故答案为:(1)$\frac{{U}_{0}}{{R}_{0}}$;(2)不是;0.295;2.67;
(3)0.065(0.060-0.07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实验中如何利用图线进行数据处理,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明确电源U-I图象和电阻U-I图象的含义和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如图,三个质点a、b、c质量分别为m1、m2、M(M>>m1,M>>m2).在c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1:k.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运动一周的过程中( )
A. | 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次 | B. | 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 ||
C. | a、b、c共线的次数为2k | D. | a、b、c共线的次数为2k-2 |
17.如图所示,一导线AC以速度v从金属轨道最左端匀速向右通过一有界匀强磁场,金属轨道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的电阻不计,则在通过此匀强磁场的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中与速度v成正比的是( )
A. | 导线AC中的感应电流强度 | B. | 磁场作用于导线AC上的磁场力 | ||
C. | 电阻R上所产生的电热 | D. | 电阻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 |
1.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无限长直导线在某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大小满足B=$\frac{{u}_{0}I}{2πR}$,其中μ0为常数,R为某位置到导线的距离.现有三根通有相同大小电流I的无限长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一边长为a的三角形区域,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关于该区域中点的磁感应强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 B=$\frac{{3μ}_{0}I}{2πa}$,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B. | B=$\frac{{μ}_{0}I}{πa}$,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
C. | B=$\frac{{\sqrt{3}μ}_{0}I}{πa}$,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D. | B=$\frac{{\sqrt{3}μ}_{0}I}{πa}$,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18.如图所示,某电子电路的输入端输入电流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低频成分和交流高频成分.若通过该电路只把交流的低频成分输送到下一级,那么关于该电路中各器件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 L在此的功能为通直流,阻交流 | B. | L在此的功能为通低频、阻高频 | ||
C. | C1在此的功能为通交流,隔直流 | D. | C2在此的功能为通高频、阻低频 |
16.已知R1、R2是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现分别按图①②连接,设相应的总阻值分别为RA、RB,则RA、RB的大小关系是 ( )
A. | RA>RB | B. | RA=RB | C. | RA<RB | D. | 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