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功率大,说明物体做功多 | |
B. | 功率不同,做的功一定不同 | |
C. | 做功的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小 | |
D. | 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
分析 功率的物理意义是反映做功的快慢,而不是做功多少.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由P=$\frac{W}{t}$,W越多,P不一定大,还取决于做功的时间长短.
解答 解:
A、由P=$\frac{W}{t}$,P大,W不一定多,还取决于做功所用的时间.故A错误.
B、功率不同,做的功有可能相同,故B错误;
C、由P=$\frac{W}{t}$,t大,P不一定小,还取决于做功的多少,故C错误;
D、由P=$\frac{W}{t}$,相同时间里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理量的理解着重要抓住它的物理意义,理解准确到位,同时,可用控制变量法理解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如图所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m/s,此时P点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 )
A. | 该波传播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 |
B. | P点的振幅比Q点的小 | |
C. | 经过△t=4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4m | |
D. | 经过△t=4s,波向前传播8m |
12.(多选)一小球质量为m,用长为L的悬绳(不可伸长,质量不计)固定于O点,在O点正下方$\frac{L}{2}$处钉有一颗钉子.如图所示,将悬线沿水平方向拉直无初速度释放后,当悬线碰到钉子后的瞬间,则( )
A. | 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 | B. | 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减小到零 | ||
C. |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 D. |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24小时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夹角)和中轨道卫星组成,中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约为同步卫星的0.67倍).如图为一颗中轨道卫星的轨道示意图,某时刻顺时针运行的卫星位于轨道上的A位置,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所有卫星均在圆轨道上运行,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静止轨道卫星运行速度的值大于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运行速度的值 | |
B. | 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从地球上看是移动的,其运行速度的值小于中轨道卫星运行速度的值 | |
C. | 中轨道卫星的加速度为$\frac{{R}_{2}}{{r}_{2}}$ | |
D. | 中轨道卫星由位置A运行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frac{2πr}{3R}$$\sqrt{\frac{r}{g}}$ |
8.如图所示,在螺线管右边的铁芯上挂着一个铜环Q,铜环Q与铁芯间接触面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闭合开关k时,铜环Q可能向左移动 | |
B. | 闭合开关k时,铜环Q可能不动,但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 |
C. | 在开关k闭合的情况下,向左移动滑片P时,铜环Q一定向右移动 | |
D. | 在开关k闭合的情况下,向右移动滑片P时,铜环Q可能向左移动 |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沿半椭圆绝缘轨道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小滑块由静止从轨道的右端释放,由于机械能守恒,小滑块将恰能到达轨道的左端,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将滑块的质量变为2m,则滑块从右端到左端的时间将变为$\sqrt{2}$t | |
B. | 若将此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滑块从右端到左端的时间将不变 | |
C. | 若让滑块带上正电,并将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下的电场中,则小滑块仍能到达左端,且时间不变 | |
D. | 若让滑块带上正电,并将整个装置放在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磁场中,则小滑块仍能到达左端,且时间不变,但滑块不一定能从左端沿轨道返回到右端 |
2.一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t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时刻( )
A. | 质点A的速度向下 | |
B. | 质点B的动能为零 | |
C. | 从该时刻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将移动到质点B的位置 | |
D. | 从该时刻经过$\frac{1}{4}$个周期,质点D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 |
E. | B、D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反 |
3.2013年10月3日发生天王星“冲日”现象,此时天王星、地球、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和天王星距离最近,每到发生天王星“冲日”,就是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观测天王星最佳的时机.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这颗美丽的淡蓝色的天王星.若把地球、天王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并用T1、T2分别表示地球、天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到下一次天王星冲日需要的时间为( )
A. | T2-T1 | B. | T2+T1 | C. | $\frac{{T}_{1}•{T}_{2}}{{T}_{2}-{T}_{1}}$ | D. | $\frac{{T}_{1}•{T}_{2}}{{T}_{2}+{T}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