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有电化学装置如图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甲池是原电池装置;乙池是电解池装置.
(2)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H2的电极名称是负极,C(石墨)电极的名称是阳极.
(3)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NO3+2H2O $\frac{\underline{\;通电\;}}{\;}$4Ag+O2↑+4HNO3.
(5)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H2560mL(标准状况下).
分析 (1)根据方程式及燃料电池的特点判断甲装置;根据甲装置判断乙装置;
(2)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判断电极名称;根据外加电源名称确定乙装置石墨电极名称;
(3)先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再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
(4)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写出相应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5)先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找出银与氧气的关系式,然后计算.
解答 解:(1)根据反应方程式知,甲装置是一个燃料电池,所以甲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是原电池;乙有外加电源,所以是电解池.
故答案为:原电池;电解池;
(2)根据2H2+O2=2H2O知,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是负极,O2 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石墨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所以石墨电极是阳极.
故答案为:负极;阳极;
(3)根据2H2+O2=2H2O知,CH3OH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是负极,O2 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2+2H2O+4e-=4OH-.
故答案为:O2+2H2O+4e-=4OH-;
(4)乙池中离子放电顺序为:阳离子 Ag+>H+,阴离子OH->NO3 -,所以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NO3+2H2O $\frac{\underline{\;通电\;}}{\;}$4Ag+O2↑+4HNO3,
故答案为:4AgNO3+2H2O $\frac{\underline{\;通电\;}}{\;}$4Ag+O2↑+4HNO3 ;
(5)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H2与银的关系式为:
H2--------2Ag
22.4L ( 2×108 )g
560mL 5.40g
故答案为560.
点评 原电池、电解池的判断方法:
1、若无外加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再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定.
2、若有外接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时,则为电镀池.
3、若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
A. | 原子半径A<B<C | |
B. | 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 |
C. | A的氧化物熔点比B的氧化物高 | |
D. | B单质可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
元素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原子半径/nm | 0.186 | 0.143 | 0.160 | 0.102 | 0.074 | 0.099 |
主要化合价 | +l | +3 | +2 | +6、-2 | -2 | +7、-1 |
A. | 元素D位于第三周期Ⅵ族 | |
B. | 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 |
C. | 1mol F的单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mol | |
D. | 元素B、E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
A. | 醋酸和氢氧化钠 | B. | 盐酸和氨水 | ||
C. | 硫酸和氢氧化钾 | D. |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
实验操作(或设计)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 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酸性:HB>HA |
B | 以镁、铝、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 | 镁表面有气泡 | 镁作原电池的负极 |
C |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 粉状大理石产生气泡更快 | 反应速率: 粉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 |
D | 向盛有10滴0.1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 NaI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后转成黄色沉淀 | Ksp(AgCl )>Ksp (Ag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A.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Y | |
B. | t2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 |
C. | t3时,Y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 | |
D. | 当t1=2时,用X表示该反应在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