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有A、B、C、D、E五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相关信息
AA原子的1s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
B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C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DD为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其最外层上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EO两种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填“大”或“小”);
(3)CA3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4)A、C、E三种元素可形成[E(CA34]2+配离子,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①③ (填序号)
①配位键 ②金属键 ③极性共价键 ④非极性共价键 ⑤离子键 ⑥氢键
若[E(CA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且当[E(CA34]2+中的两个CA3被两个Cl-取代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E(CA34]2+的空间构型为a (填序号);
a.平面正方形   b.正四面体   c.三角锥型    d.V型
(5)B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D离子的配位数为8,若该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该晶胞的体积是$\frac{\frac{78}{{N}_{A}}×4}{a}$cm3 (写出表达式即可).

分析 A原子的1s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则A是H元素;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B为F元素;
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则C是N元素;
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EO两种氧化物,则E为Cu元素;
D为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其最外层上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D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为主族元素,为Ca元素;
(1)E是Cu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Cu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原子杂化方式;
(4)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
若[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且当[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平面正方形;
(5)F与Ca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晶胞结构知,Ca 2+的配位数为8;该晶胞中氟离子个数为8、钙离子个数=8×$\frac{1}{8}$+6×$\frac{1}{2}$=4,该晶胞的体积=$\frac{\frac{M}{{N}_{A}}×4}{ρ}$.

解答 解:A原子的1s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则A是H元素;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B为F元素;
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则C是N元素;
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EO两种氧化物,则E为Cu元素;
D为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其最外层上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D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为主族元素,为Ca元素;
(1)E是Cu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Cu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N和O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且N元素位于第VA族、O元素位于第VI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N>O,故答案为:大;
(3)NH3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N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故答案为:sp3
(4)[Cu(NH34]2+中铜离子与氮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氨气分子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故答案为:①③;a;
(5)F与Ca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晶胞结构知,Ca 2+的配位数为8;该晶胞中氟离子个数为8、钙离子个数=8×$\frac{1}{8}$+6×$\frac{1}{2}$=4,该晶胞的体积=$\frac{\frac{M}{{N}_{A}}×4}{ρ}$=$\frac{\frac{78}{{N}_{A}}×4}{a}$cm3
故答案为:8;$\frac{\frac{78}{{N}_{A}}×4}{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配合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计算及空间想象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及配位数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小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图1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铁铵矾:

已知:
Ⅰ.酸性条件下,铈在水溶液中有Ce3+、Ce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Ce3+易水解,Ce4+有较强氧化性;
Ⅱ.CeO2不溶于稀硫酸;
Ⅲ.硫酸铁铵矾[Fe2(SO43•(NH4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1)滤液A的主要成分Na2SiO3(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2 CeO2+H2O2+6H+═2Ce3++O2↑+4H2O.
(3)反应①之前要洗涤滤渣B,对滤渣B进行洗涤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稀土元素的提纯,还可采用萃取法.已知化合物HT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过程表示为Ce2(SO43 (水层)+6HT(有机层)?2CeT3(有机层)+3H2SO4(水层),分液得到CeT3 (有机层),再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可选择硫酸作反萃取剂的原因是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使Ce3+进入水层.
(5)用滴定法测定制得的Ce(OH)4产品纯度.

所用FeSO4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滴定,则测得该Ce(OH)4产品的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已知Fe3+沉淀的pH范围:2.2~3.2,Fe2+沉淀的pH范围:5.8~7.9,Zn2+沉淀的pH范围:5.8~11.0,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现用FeSO4溶液(含有ZnSO4杂质)来制备硫酸铁铵矾.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KMnO4溶液、30%H2O2、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稀H2SO4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向含有ZnSO4杂质的Fe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pH>11,过滤、洗涤;
②将沉淀溶解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并加入适量30%H2O2溶液,充分反应;
③向②中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常温晾干,得硫酸铁铵晶体(NH4) Fe(SO42•12H2O.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