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及生理学奖.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方面
B.NO可以是某些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也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
C.实验室制取的NO可以用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生物体内存在少量NO能提高其生理机能,如扩张血管、促进免疫力

分析 A.NO在空气中与氧水反应形成酸雨,可破坏臭氧层;
B.NO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低价氧化物,某些含高价N物质还原可生成NO,N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3价,也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
C.可以用排水法气体需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
D.少量的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NO为当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

解答 解:A.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形成酸雨,氮氧化物、氟利昂等都是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所以NO也能破坏臭氧层,故A正确;
B.NO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低价氧化物,可以是硝酸(N+5价)被还原的产物,如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如氨气(N-3价)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故B正确;
C.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密度与空气接近且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NO的性质,掌握一氧化氮的性质是解答关键,注意NO密度与空气接近且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为高频考点和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Na2CO3•3H2O2是一种新型的氧系漂白剂.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制备
实验原理: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实验步骤:取3.5g Na2CO3溶于10mL H2O,加入0.1g稳定剂,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完全溶解后,将6.0mL 30%H2O2在15min内缓慢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图.
反应1小时后,加入1g氯化钠后,静置结晶,然后抽滤,干燥一周后,称重.
(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2)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3)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原因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4)2Na2CO3•3H2O2极易分解,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Ⅱ.活性氧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试样0.2000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浓度为6%的硫酸溶液,用0.02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记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为32.70mL.活性氧含量计算公式:Q%=(40cV/m)×100%[c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L);V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L);m试样质量(g)]
(5)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溶液由无色呈紫色且30s内不褪色.
(6)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5(2Na2CO3•3H2O2)+6KMnO4+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
(7)活性氧含量为13.08%.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8)为了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几种方案,涉及不同的反应原理.
方案一  将试样与MnO2混合均匀,向混合物中滴加水,测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而进行计算.
方案二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