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Na2CO3•3H2O2是一种新型的氧系漂白剂.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实验制备
实验原理: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实验步骤:取3.5g Na2CO3溶于10mL H2O,加入0.1g稳定剂,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完全溶解后,将6.0mL 30%H2O2在15min内缓慢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图.
反应1小时后,加入1g氯化钠后,静置结晶,然后抽滤,干燥一周后,称重.
(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2)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3)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原因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4)2Na2CO3•3H2O2极易分解,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Ⅱ.活性氧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试样0.2000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浓度为6%的硫酸溶液,用0.02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记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为32.70mL.活性氧含量计算公式:Q%=(40cV/m)×100%[c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L);V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L);m试样质量(g)]
(5)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溶液由无色呈紫色且30s内不褪色.
(6)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5(2Na2CO3•3H2O2)+6KMnO4+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
(7)活性氧含量为13.08%.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8)为了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几种方案,涉及不同的反应原理.
方案一 将试样与MnO2混合均匀,向混合物中滴加水,测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而进行计算.
方案二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分析 (1)球形冷凝管可使液体冷凝回流;
(2)冷水浴降低温度,防止物质分解;
(3)加入适量NaCl固体,发生盐析;
(4)2Na2CO3•3H2O2极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氧气、水;
(5)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为紫色,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过氧化氢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且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7)活性氧含量计算公式:Q%=$\frac{40cV}{m}$×100%,以此计算;
(8)方案中可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或测定碳酸根离子转化生成的沉淀或气体来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故答案为: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2)过氧化氢不稳定,则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故答案为: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3)加入适量NaCl固体,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故答案为: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4)2Na2CO3•3H2O2极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氧气、水,反应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故答案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5)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为紫色,能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2Na2CO3•3H2O2,则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溶液由无色呈紫色且30s内不褪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呈紫色且30s内不褪色;
(6)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过氧化氢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且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5(2Na2CO3•3H2O2)+6KMnO4+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故答案为:5(2Na2CO3•3H2O2)+6KMnO4+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
(7)0.02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为32.70mL,试样0.2000g,活性氧含量为Q%=$\frac{40cV}{m}$×100%=$\frac{40×0.0200mol/L×0.03270L}{0.2000g}$×100%=13.08%,
故答案为:13.08%;
(8)方案中可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或测定碳酸根离子转化生成的沉淀(或气体体积)质量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则方案二为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故答案为: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及测定原理、发生的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A. | 最外层电子数:Z>R>Y |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 |
C. | R、X的氧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 |
D. | X和Y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A. | 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方面 | |
B. | NO可以是某些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也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 | |
C. | 实验室制取的NO可以用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
D. | 生物体内存在少量NO能提高其生理机能,如扩张血管、促进免疫力 |
A. | 1:1:3 | B. | 1:2:3 | C. | 1:3:3 | D. | 3:2:2 |
(1)煤的气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煤的气化的主要反应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2)煤的液化:下表中有些反应是煤液化过程中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 平衡常数 | |
500℃ | 700℃ | |
①2H2(g)+CO(g)?CH3OH(g)△H1=a kJ•mol-1 | 2.5 | 0.2 |
②H2(g)+CO2(g)?H2O(g)+CO(g)△H2=b kJ•mol-1 | 1.0 | 2.3 |
③3H2(g)+CO2 (g)?CH3OH(g)+H2O(g)△H3=c kJ•mol-1 | K3 | 4.6 |
②K3=2.5,若反应③是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巾进行(500℃)的,测得某一时刻体系内H2、CO2、CH3OH、H2O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10mol、10mol,则此时CH3OH的生成速率>(填“>”、“<”、“=”) CH3OH的消耗速率.
(3)烯烃化阶段:如图l是某工厂烯烃化阶段产物中乙烯、丙烯的选择性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选择性:指生成某物质的百分比,图中I、Ⅱ表示乙烯,Ⅲ表示丙烯).
①为尽可能多地获得乙烯,控制的生产条件为530℃、0.1Mpa.
②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CH3OH(g)?CH2=CH2(g)+2H2O(g)在压强为P1 时,产物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t0 时刻,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此时甲醇乙烯化的转化率为85.7%(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在t1 时刻将容器容积快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请在图中绘制出此变化发生后至反应达到新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问的关系图.
A. | C2H4 | B. | C3H6 | C. | C2H6 | D. | C4H8 |
A. | 沉淀H为Al(OH)3、BaCO3的混合物 | |
B. | 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Fe3+、Cl- | |
C. | 溶液X中一定含有Al3+、NH4+、Fe2+、SO42-、H+ | |
D. | 若溶液X为100 mL,产生的气体A为44.8 mL(标况),则X中c(Fe2+)=0.06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