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现有前20号的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5个电子 |
W | 灼烧其化合物时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为紫色 |
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化合物WXY的电子式.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则检验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向溶液(或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3)写出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4)元素X与元素Y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N(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bc.
a.常温下X的单质和Y的单质状态不同
b.Y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元素呈正价态.
分析 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C元素;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元素;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5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20,Z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Z为Al;灼烧其化合物时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为紫色,则W为K元素,据此答题.
解答 解: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C元素;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元素;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5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20,Z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Z为Al;灼烧其化合物时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为紫色,则W为K元素,
(1)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146C,Z为Al元素,质子数为13,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化合物WXY为KCN,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146C;;;
(2)N元素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为NH4+,则检验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向溶液(或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故答案为:向溶液(或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3)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4)C、N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故N元素非金属性较强,
a.单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Y(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X(碳)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说明Y(N)的非金属性更强,故b正确;
c.X(碳)与Y(N)形成的化合物中X元素呈正价态,说明Y(N)元素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更强,Y(N)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
故答案为:N;bc.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A. | 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 |
B. | 500℃、30MPa 下,将 0.5mol N2(g)和 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38.6 kJ/mol | |
C. |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 H2SO4 和 Ca(OH)2 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 |
D. | 在 101 kPa 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H=-571.6 kJ/mol |
A. | 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 |
B. | 该电池工作过程中需不断补充CO和O2,CO2可循环利用 | |
C. | 负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 | |
D. | 正极反应式为:2CO+2CO32-→4CO2+4e- |
A. |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 |
B. | 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 |
C. | 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反应的锌的质量是65g | |
D. | 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A. | 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
B. |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 |
C. | 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ⅡA族 | |
D. | 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
A. | 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 | B. | 遇冷水能剧烈反应 | ||
C. | 位于第七周期 | D. | 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
①CO(g)+2H2(g)?CH3OH(g)△H1=-Q1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Q2 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Q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Q1+Q2+Q3)kJ/mol.
(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 (g)△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Κ).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CO)=c(CH3OH)
②某温度下,将 2mol CO和 6mol H2 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04.
(3)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_{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g)△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H2后,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
②在实验Ⅲ中改变条件为采用比实验Ⅰ更高的温度,请在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c(NH3)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A. | 氧气通入氢硫酸 | B. | H2S缓慢通入饱和氯水 | ||
C. | H2S缓慢通入亚硫酸 | D. | SO2缓慢通入氢硫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