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图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
B. | 图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 |
C. | 图中,气体从a口进入时,可用于收集H2、CH4、NH3等气体 | |
D. | 图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 |
分析 A.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较小;
C.H2、CH4、NH3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
D.NH3或HCl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较小.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实验失败,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饱和碳酸钠吸收乙醇和乙酸,故B正确;
C.H2、CH4、NH3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应短进长出,故C正确;
D.NH3或HCl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较小,可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装置图与分离仪器、分离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下列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 -═H2O表示的是( )
A. |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B. | 硝酸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 | ||
C. | 醋酸和KOH溶液反应 | D. |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
7.已知一定温度下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每生成2mol NH3放出92.4kJ的热量,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实验:①通入1mol N2和3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②通入2mol N2和6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Q2=2Q1 | B. | Q1<0.5 Q2 | C. | Q1<Q2<184.8 kJ | D. | Q1=Q2<92.4 kJ |
4.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
A. |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 B. | 酸雨--二氧化碳 | ||
C. | 白色污染--废塑料制品 | D. | 臭氧层破坏--氟氯代烷 |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且 X、Y、Z、R 和 W 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 |||
Y | Z | R | |
W |
A. | 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 2 | |
B. | Y 单质一定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C. | 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 |
D. | 若 Z 位于第ⅣA 族,则 Z 的氧化物与 Y 的氧化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
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纯净1,2-二溴乙烷的是( )
A. | 乙烯与溴化氢混合 | B.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 ||
C. | 乙烷与溴蒸气混合 | D. | 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
6.将同温同压下H2、O2、Cl2按9:4:1的体积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使混合气体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37% | B. | 33.6% | C. | 16.8% | D.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