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元素 | 元素或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 |
A | 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三倍 |
C | 金属焰色反应为黄色,与氧气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
D | 单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 |
E | 固体为淡黄色,燃烧产生气体有漂白性。 |
F | 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最小 |
(1)用电子式写出形成F2E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BF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3)C2B2物质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 ,1 molC2B2与足量AB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4)由B、C、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离子键和共价键 NA S2->O2->Na+
【解析】分析:A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是C;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因此B是O;C金属焰色反应为黄色,与氧气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C是Na;D单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该单质是氮气,D是N;E固体为淡黄色,燃烧产生气体有漂白性,E是S;F是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最小,F是H,结合物质的组成、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分别是C、O、Na、N、S、H。则
(1)F2E是共价化合物硫化氢,则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的过程为;
(2)CBF物质是Na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C2B2是过氧化钠,该物质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和非极性键,1 mol过氧化钠与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NA;
(4)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由B、C、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S2—>O2—>Na+。
【题目】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t / min | 0 | 2 | 4 | 6 |
V(O2) / mL | 0 | 9.9 | 17.2 | 22.4 |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 H2O2 2Fe2++O2↑+2H+
② H2O2 + 2Fe2++2H+ 2H2O+2Fe3+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 3.33×10-2 mol·L-1·min-1
B. Fe3+的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反应2H2O2(aq)2H2O(l) + O2(g)的△H =E1-E2 < 0
【题目】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烧碱中的杂质不和酸反应),请根据实验回答
(1)将称量好的8.8g烧碱样品配制成500mL待测液,配制过程使用的主要仪器除5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一种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
(2)用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3)用0.2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液,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4)如果实验操作正确,从滴定开始到结束,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可以出现的是(填答案字母序号)
A.c(Na+)>c(Cl﹣)>c(H+)>c(OH﹣)
B.c(Na+)>c(OH﹣)>c(Cl﹣)>c(H+)
C.c(Na+)+c(H+)=c(OH﹣)+c(Cl﹣)
D.c(Cl﹣)+c(Na+)>c(OH﹣)+c(H+)
(5)根据下列数据计算,c(NaOH) mol/L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10.00 | 0.60 | 20.50 |
第二次 | 10.00 | 3.00 | 23.10 |
(6)经过分析发现,本次实验的测定结果比烧碱的实际纯度偏高,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A.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B.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D.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