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Atropic酸(H)是某些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药物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1)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和羧基;反应1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
(2)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2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3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B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合成路线中所涉及的有机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
c.一定条件下1mol有机物H最多能与5mol H2发生反应
d.G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缩聚等反应
(5)化合物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发生显色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吸收峰.
分析 D被氧气氧化生成苯乙醛,则D结构简式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则C为,A和乙炔加成生成B,B为;F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D被氧气氧化生成苯乙醛,则D结构简式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则C为,A和乙炔加成生成B,B为;F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
(1)根据结构简式知,G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和羧基,B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2)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反应2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3为醇的消去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浓硫酸、加热;
(4)a.B为,苯环上所有原子共面、乙烯中所有原子共面,苯环直接连接乙酰基,所以B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正确;
b.乙炔、甲醛不是芳香族化合物,故错误;
c.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有机物H最多能与4mol 氢气发生反应,故错误;
d.G中含有苯环、醇羟基和羧基,所以G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缩聚等反应,故正确;
故选ad;
(5)G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和醛基;
②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吸收峰,说明含有4类氢原子,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以E结构简式为突破口采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推断,正确推断物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5)题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易错点是(4)b,注意乙炔和甲醛不是芳香族化合物,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理论上存在的氟氯溴碘甲烷(CFClBrI)极难合成,下列有关CFClBr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 | B. | 碳原子以sp3杂化 | ||
C. | 属于极性分子 | D. | 有手性异构体 |
12.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将量取液态物质的量筒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 | |
B. | 用加热法可以分离KMnO4和碘单质的混合物 | |
C. | 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均会使所配溶液变质 | |
D. | 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熔点:Al>Na>Hg
③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⑥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熔点:Al>Na>Hg
③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⑥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A. | 只有③⑤⑦ | B. | 只有①⑥⑦ | C. | 只有②③④ | D. | 只有②④⑥ |
1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 碳-12原子:${\;}_{12}^{6}$C | B. |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 ||
C. | 氢氧根的电子式: | D. | HClO的结构式:H-O-Cl |
14.下列各有机物的分类或命名正确的是( )
A. | 属于芳香烃 | B. | CH2=CH-CH=CH2 1,3-二丁烯 | ||
C. | 3-丁醇 | D. | 3-甲基-1-丁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