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如右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示意图(晶体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为acm,氯化铯(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A. | $\frac{8M}{{N}_{A}{a}^{3}}$g•cm-3 | B. | $\frac{M{a}^{3}}{{8N}_{A}}$g•cm-3 | C. | $\frac{M}{{N}_{A}{a}^{3}}$g•cm-3 | D. | $\frac{M{a}^{3}}{{N}_{A}}$g•cm-3 |
分析 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为acm,相邻顶点上Cs+核间距离最近,为acm,即晶胞的棱长为acm,体积V=a3cm3,该晶胞中Cs+个数=8×$\frac{1}{8}$=1,Cl-个数为1,根据晶胞密度公式ρ=$\frac{m}{V}$计算氯化铯密度.
解答 解: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为acm,相邻顶点上Cs+核间距离最近,为acm,即晶胞的棱长为acm,体积V=a3cm3,该晶胞中Cs+个数=8×$\frac{1}{8}$=1,Cl-个数为1,根据晶胞密度公式ρ=$\frac{m}{V}$=$\frac{\frac{M}{{N}_{A}}×1}{V}$=$\frac{\frac{M}{{N}_{A}}}{{a}^{3}}$g•cm-3=$\frac{M}{{N}_{A}{a}^{3}}$g•cm-3,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晶胞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空间想象能力,知道每个Cs+被几个晶胞共用,知道密度公式中$\frac{M}{{N}_{A}}$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 | 1s22s22p4 | B. | 1s22s22p63s23p3 | ||
C. | 1s22s22p3 | D. | 1s22s22p63s23p64s2 |
16.把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
A. | H2SO4 | B. | C2H5OH | C. | 稀HNO3 | D. | NaOH溶液 |
6.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溶液中含铵根离子的是( )
A. | 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后,呈蓝色 | |
B. | 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 | |
C. | 将溶液在试管中加热至沸腾,试管口放置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 |
D. | 将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加热至沸腾,试管口放置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
13.下列关于乙炔制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 |
B. |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 |
C. | 为了除去杂质气体,可用硫酸铜溶液 | |
D. | 反应中需加碎瓷片作沸石 |
10.下列反应中反应类型不相同的是( )
A. | 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乙炔与氢气反应 | |
B. | 光照下,丙烷与氯气的反应;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 |
C. | 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丁烷燃烧 | |
D. | 乙烯生成聚乙烯,乙炔生成聚乙炔 |
11.A、B、C、D、E是中学化学中五种常见元素,有关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NH4+
(2)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3)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NH4Cl(填化学式),对该固体中阳离子存在检验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取该白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存在该阳离子.
元素 | 有关信息 |
A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
B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C | 单质须保存在煤油中 |
D | 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生产漂白液 |
E | 单质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
(1)A的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NH4+
(2)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3)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NH4Cl(填化学式),对该固体中阳离子存在检验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取该白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存在该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