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相交于点B、C,经过B、C两点的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P,且对称轴为直线。点G是抛物线位于直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连接PB、GB、GC、A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GBC面积的最大值;
(3)连接AC,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点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当时,面积的取最大值; (3)在x轴上存在两点Q1(0,0),Q2(,0),能使得以点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解析】
(1)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已知对称轴的解析式以及B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坐标,利用抛物线过A、B、C三点,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函数的解析式;
(2)过作∥轴交于点.设点,则点,列出关于△GBC面积的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3)本题要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顶点P的坐标,然后求出BP的长,进而分三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BQ=∠ABC=45°时;②当,∠QBP=∠ABC=45°时;③当Q在B点右侧,即可得出∠PBQ≠∠BAC,因此此种情况是不成立的,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符合条件的Q的坐标.
(1)∵直线y=﹣x+3与x轴相交于点B、点C,
∴当y=0时,x=3;当x=0时,y=3.
∴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
又∵抛物线过x轴上的A,B两点,且对称轴为x=2,
∴点A的坐标为(1,0).
又∵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B(3,0),C(0,3),
, 解得:,
∴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如图,过作∥轴交于点.
设点,则点,
∴,
∴,
∵,
∴ 当时,面积的取最大值.
(3)如图,
由y=x2﹣4x+3=(x﹣2)2﹣1,得顶点P(2,﹣1),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M,
∵在Rt△PBM中,PM=MB=1,
∴∠PBM=45°,PB=.
由点B(3,0),C(0,3)易得OB=OC=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BC中,∠ABC=45°,
由勾股定理,得BC=.
假设在x轴上存在点Q,使得以点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①当,∠PBQ=∠ABC=45°时,△PBQ∽△ABC.
即,
解得:BQ=3,
又∵BO=3,
∴点Q与点O重合,
∴Q1的坐标是(0,0).
②当,∠QBP=∠ABC=45°时,△QBP∽△ABC.
即,
解得:QB=.
∵OB=3,
∴OQ=OB﹣QB=3﹣,
∴Q2的坐标是(,0).
③当Q在B点右侧,
则∠PBQ==135°,∠BAC<135°,
故∠PBQ≠∠BAC.
则点Q不可能在B点右侧的x轴上,
综上所述,在x轴上存在两点Q1(0,0),Q2(,0),能使得以点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题目】对某校学生寒假阅读时间情况调查,抽样统计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阅读时间(小时) | (A) | (B) | (C) | (D) |
人数 | 60 | 80 |
(1)这次统计A类 人;D类 人;
(2)如果该校有1200学生,那么D类学生数量约为多少人?
(3)甲、乙、丙、丁4名学生是阅读属于D类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九年级1人,八年级1人,七年级2人,现抽取2人电话回访,则抽取到2人同为七年级学生的概率为多少?
【题目】如图1,在中,,,点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以为边作,交边于点.设,.今天我们将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研究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一部分研究结果,请你一起参与解答:
(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2)通过计算,得到与的几组值,如下表:
0.5 | 1 | 1.5 | 2 | 3 | 4 | 4.5 | 5 | 5.5 | |
3.3125 | 2.75 | 2.3125 | 2 | 2.3125 | 2.75 | 3.3125 |
请你补全表格;
(3)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大致图象;
(4)根据图象,请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