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①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___;
②电工师傅使用的“试电笔”中常充入的气体________;
③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④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
(3)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
【答案】O2 Ne N2 Na+(或Mg2+、Al3+、NH4+)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元素和氧元素 BC 分子种类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合理即可)
【解析】
(1)①高原上缺氧,氧指氧气,表示为:O2;
②氖灯射出的是红光,是“验电笔”中常充一种气体,表示为:Ne;
③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其化学式为:N2;
④常见的10电子阳离子有Na+、Mg2+、Al3+、NH4+
(2)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①在A、B和C中,BC是同种分子,且在127℃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27℃,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
②从图中可见,氢气和氧气在27℃时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题目】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 金刚石切割玻璃 | 石墨作电极 | 活性炭净水 | CO冶炼金属 |
对应特征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 | ④_______ |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年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灭火系统中,泄漏出了大量CO2。在处理事故时,消防员在图书馆及周边喷洒水,形成水雾,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事故处理完毕,消防队员并采集了图书馆内的空气,检测其中CO2含量,假如是你,你采用的采集图书馆内空气的合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实验成功时,我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关上述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请选择)
A.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题目】小安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当收集满一瓶氧气体后,停止加热。小安对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的成分做了如下猜想:①是氯酸钾;②是氯化钾;③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经过同学们讨论,认为三种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填番号)。还有一种可能性,请你来完成,作一个合理的猜想,试管中的剩余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2)若你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你的证明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试管内的物质继续加热,并用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你的猜想正确 |
(3)已知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酸钾和氯化钾易溶于水。实验完毕后,小安同学想回收二氧化锰。其具体操作是:先将剩余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洗涤、_______、最后再称量,发现它的质量与反应前 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4)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