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118.7 6 8 小于 非金属
【解析】
(1)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6。若C表示氯离子,氯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X=8。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因此D中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是排在氯右边的18号元素氩,属于非金属元素。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 _____ | 产物中有氧气 |
② |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 _____ |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
③ |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 | 产物中有碳酸钠 |
【题目】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
(2)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题目】小红同学用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蒸馒头时,发现蒸热后的馒头有气孔,但膨松效果一般;在妈妈的建议下,小红在使用碳酸氢钠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食醋,蒸熟后的馒头膨松效果就理想多了,小红对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查阅资料)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因产生气体,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松软或酥脆特点的一类物质,化学膨松剂中通常含有碳酸氢钠。
(做出猜想)小红同学对用碳酸氢钠在两次制作馒头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做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______。
(方案设计与实施)
小红同学分别对猜想一和猜想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
试剂和用品: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仪器和其他用品自选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一 | 如图,取一定量碳酸氢钠于试管a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试管a内壁有小液滴,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一正确 |
实验二 | ______ | 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解释与结论)①依据小红同学对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的实验探究,获得碳酸氢钠的两个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在有酸性物质存在时,碳酸氢钠作用效果会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评价与反思)①小红妈妈制作馒头时,在面团发酵后,常加入少量纯碱来调节面团的酸度。小红提出:能不能单独使用纯碱做膨松剂?要解决该问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纯碱是否具有______的性质。
②市售膨松剂大多是复合膨松剂,一般由三类物质组成:碳酸氢钠、酸性物质、助剂淀粉等
。结合上述探究,下列关于复合膨松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
a 复合膨松剂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 复合膨松剂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起到发面的作用
c 使用复合膨松剂前必须先将面进行发酵
d 在蒸馒头时复合膨松剂中助剂的作用可能是调节气体产生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