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
(2)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向上倾斜(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口不应向上倾斜等合理答案) 延长收集时间 集气瓶中含水蒸气 CO2
【解析】
Ⅰ、(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这样容易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Ⅱ、数据(2)根据实验1、2可知,实验2适当延长了氧气收集时间,从而使瓶中氧气体积分数有所提升,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延长收集时间;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可能是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收集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
(4)生活中的铁制品中,通常会含有少量碳杂质,当铁燃烧时,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体积迅速臌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于是我们便看到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故填:CO2;
(5)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中含有少量未燃烧的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目】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它主要是由____炼制的(填“石油”或“煤”)。
(2)铁生锈需要同时接触O2和____,请提出生活中铁制品防锈的一种方法____。
(3)特种钢中的Mn可以由MnO2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得,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
(4)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Mg(OH)2用作阻燃剂,其原理是____(填字母)。
A 分解吸热,降低环境温度 B MgO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检验FeCO3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除去CO32-,再滴加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发生转化:FeCO3 FeOOH+CO2,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____。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FexCy,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 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Fe2O3和CO2。
②FexCy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30.48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1.00gH2。
实验2:另取30.48g样品,按下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和B的质量变化
装置 | A | B |
反应前 | 400.00g | 400.00g |
反应后 | mg | 400.88g |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
(3)FexCy中,x:y=____。表中m的值是____g。
(实验反思):若用空气(除去CO2)的替代O2进行实验,测得x:y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
【题目】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
② |
|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
③ |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