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事异。——殊:不同。
C.文嗟悼。——临:面对。
D.其所述。——录:记下。
2.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矣。 ③犹不能不之兴怀。 ④引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
      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
      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
      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
      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0  93247  93255  93261  93265  93271  93273  93277  93283  93285  93291  93297  93301  93303  93307  93313  93315  93321  93325  93327  93331  93333  93337  93339  93341  93342  93343  93345  93346  93347  93349  93351  93355  93357  93361  93363  93367  93373  93375  93381  93385  93387  93391  93397  93403  93405  93411  93415  93417  93423  93427  93433  93441  9715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