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A.(物质结构与性质)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⑴写出F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
⑵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A、B、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物质俗称光气,分子中A
原子采取sp2杂化成键。光气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其中
碳氧原子之间共价键是_____(填序号):
a.2个σ键 b.2个π键 c.1个σ键、1个π键
⑷EB晶胞如右图所示,EB晶体中E2+的配位数为_____,EB晶体
和NaCl晶体中离子排列方式相同,其晶格能分别为:
EB-3401kJ/mol、NaCl-786kJ/mol。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现有含F的两种颜色的晶体,一种为紫色,另一为绿色,它们都是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配离子难电离)。相关实验证明,两种晶体的组成皆为FD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取等质量的两种晶体分别配成待测溶液,各滴入足量的AgNO3(aq),原绿色晶体的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质量的2/3 。
则紫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绿色晶体中含有化学键类型是
。
21B.(实验化学)“百年新药”阿司匹林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头痛、发热、神经痛、风湿热等疾病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以后阿司匹林在其它领域的防治功能被逐步开发,如阿司匹林可增进大脑血液循环,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药品“阿司匹林泡腾片”说明书上标明: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结构简式为:
,每片含乙酰水杨酸0.3g。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看了市售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为了验证乙酰水杨酸的官能团和测定市售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⑴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羧基和酯基官能团的验证

试剂①是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该方案通过检验乙酰水杨酸水解生成的____________,并通过分析间接验证酯基的存在。
⑵市售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市售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6片市售阿司匹林药片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5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保阿司匹林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入1.5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大于_____mL。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加入几滴________,用0.5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钠,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复步骤①和步骤②
问题讨论:
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定乙酰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