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Si |
P |
S |
Cl |
最高正价 |
|
|
|
|
最低负价 |
|
|
|
|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及氢化物稳定性 |
|
|
|
|
最高价氧化物 |
|
|
|
|
离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
H4SiO4 弱酸 |
H3PO4 中强酸 |
H2SO4 强酸 |
HClO4 最强无机酸 |
![]() |
||||
结论 |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Ar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
电外层电子数 |
得失电子趋势 |
元素性质 |
金属元素 |
<4 |
__ |
___ |
非金属元素 |
>4 |
__ |
___ |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1)核外电子的特征:⑴电子的质量极___(____kg);
⑵电子绕核运动是在_______的空间(原子的直径约___m)中进行;⑶电子绕核作__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__,约为__)。
(3)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绕核运动__确定的轨道,__精确测定或计算电子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____描绘出其运动轨迹。我们只能指出___________。
(3)电子层与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关系:
层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子层符号 |
K |
L |
M |
N |
O |
P |
Q |
离核远近 |
|
||||||
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