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的关键在于揣摩命题意图,通过审题我们能够了解到题目所考察的目的。审题实际上是对句子结构的分析,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答什么”。
第二步:审主体词,即“答什么(注:主体词)的什么(注:中心词)”。
第三步:审限定词,即”怎样答”。
限定词包括时间限定、空间限定、角度限定、范围限定等,虽然不是题目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选择题中,通过限定词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正确选项。
[例1]对中国新文化运动起到促进作用的自然科学成就是:
A、传统儒家思想 B、达尔文进化论
C、启蒙运动学说 D、马克思主义
[分析]“科学成就”为中心词, “新文化运动”为主体词,“促进作用”和“自然科学”是限定词。通过“促进作用”可排除A,通过“自然科学”可确定B。
第四步:审背景知识,即一组题目前的中心语句或材料。具体形式为“…………。据此,回答第…题――第…题:”。背景知识与题目的设问、答案有一致性,对选择题的解答具有明显的限制性、直接的指向性。
[例2]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往往相互勾结。据此,回答下题:
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客观条件是
A、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B、明治政府重视发展资本主义
C、列强的默许或纵容态度
D、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分析]本题的背景知识的核心是“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往往相互勾结”,据此可见只有C项最符合。此外,A、B、D属于日本自身原因,是主观条件,不符合“客观条件”这一限定词。
此外,做选择题是要对备选项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如“打击”、“打击了”、“摧毁了”的区别。“打击”只是目的或过程;“打击了”已是结果,遭受“打击了”的事物可能只是受损但仍然存在,而“摧毁了”的事物已不存在。
以上审题方法既可以用于选择题,也可以用于非选择题。下面结合不同题型谈谈具体的
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