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

·17--19世纪:

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

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20世纪上半期:

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

·二战后:

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

3、中国科学文化近代化的轨迹

先是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后是“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于是不自觉或自觉地开始了向西方的学习,开始了西方近代文明,首先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有激烈的冲撞,有艰难的移植,也有别具匠心的创造,最后导向中国科学文化的近代化。这是科学文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自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十年(1582)年进入中国内地,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颁布并厉行《防范外夷规条》、闭关自守、禁传天主教等,这是西学东渐第一波的涌动和沉落时期。这一时期处于明清之际近200年间,中西文化随着天主教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发生了一次有力的撞击。就当时输入的西学而言,主要有两部分:天主教教义和科学技术,前者是主导,后者只是附属。在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中,最突出的是历算学即天文学和与之相关的几何学,以适应明清之际修历、制历的需要。其次是地理学和测量技术,它们开阔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并导致康熙年间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的绘制。传教士所介绍的内容还涉及数学、力学、光学、解剖学、逻辑学、实验仪器以及水利、机械、建筑、采矿、兵器等技术,也有零星的西方哲学、音乐、绘画、历史方面的知识。这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不但促进了明清之际学风向实学的转变,而且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不期而然成为后者的一次彩排。

19世纪中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执行近百年后终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率先开眼看世界,从而掀起了传播西学的第二波。这一次与上一波不同的是,进入中国内地的主要已不是西方传教士,而是以胜利者自居的列强,那些作为闯入者的商人、外交官和军人。此时,国力的衰颓突显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又开始面向世界,学习西方也获得了比明清之际更大的推动力。但自上而下关注的焦点却集中在“船坚炮利”的器物层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林则徐以后,甲午战争以前的西学领域中,洋务运动是主流。这期间传播西学与明清之际最大的不同,一是社会影响程度上的差别,此时具有切肤之痛,中国被逼着非学西方不可;二是角色上的变换,译介虽然仍借助洋人,但以中国人为主,以满足洋务运动的需要。甲午一役战败,洋务运动也以失败告终,中国时局危如累卵,一部分朝野有识之士要求变法自强。学习西方的重点,从器物层转向制度层和学术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要救国,只有学习外国。不但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而且学习外国的学术和政治制度;不但向成功建设了现代国家的西方列强学习,而且向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的日本讨教。维新运动以后,更准确地说在辛亥革命以后,自觉地开始了中国科学文化近代体制化的进程。不再仅仅是零散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是全面地从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社会支持系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诸方面,克服各种阻力面向世界,建立近代体制化的科学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虽然还很贫弱,但确已重起炉灶,实现了中国文明向近代科学文化的转折。

2、西学东渐与近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也是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历史。

(1)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  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  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  

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

    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

(2)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

A、林、魏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作用在于;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和面对现实,但重在思想而没有具体实践

B、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实质是立足封建主义,借助于西方物质文明,以谋求涉及王朝的自强;它突破了传统观念,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一定条件,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得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C、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主张反对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其作用在于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D、民主革命派  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具体现在三民主义

其作用在于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E、前期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开展深入的反封建的斗争

作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及其特点

①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0  330896  330904  330910  330914  330920  330922  330926  330932  330934  330940  330946  330950  330952  330956  330962  330964  330970  330974  330976  330980  330982  330986  330988  330990  330991  330992  330994  330995  330996  330998  331000  331004  331006  331010  331012  331016  331022  331024  331030  331034  331036  331040  331046  331052  331054  331060  331064  331066  331072  331076  331082  331090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